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台风过后,给教育留下了什么?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9-18 10:10 围观1990次

  广州9月16日17时左右,台风“山竹”在广东省台山市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为强台风,全省教育系统启动防御台风Ⅰ级应急工作机制。台风来临前,广州省多所学校排查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区域和风险点,利用教育信息化设备向全体师生开展一次防御台风安全专题教育,通过人工智能、VR、移动终端等数字化设备向学生展示台风的构成原理、以及教授学生掌握灾害性天气安全防护知识,力争提早落实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学习过程中,教学硬件设备与教育软件协同“教学”,将台风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师生面前,使学校师生对台风的形成过程及预防措施有了明确的了解,对台风的防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全校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与此同时,我们不禁要思考,教育信息化不仅给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带来了变化,同时还对社会形态的变革、安全教育的实施以及跨界融合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系统形态,以系统思想作为行动纲领,对教育信息化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与思考。其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顶层设计、标准规范、保障体系、应用发展、能力建设以及环境建设等工作。

  顶层设计:关注教育信息化2.0的理念与需求

  理念提供了信息化建设的生命力和愿望,需求反映了教育变革的问题和诉求,理念与需求可视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终点和起点,而顶层设计则是推动实践行动从起点走向终点的指导力。事实上,我们必须正视,短时期内无法制定出信息化建设中所必须做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可以勾画出方向和原则,自上而下进行谋划。我们需要明确,教育信息化建设2.0的顶层设计中,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教育治理新模式是启动该项工作的动力因素,所有的顶层设计都需要反复思量,社会对人才的定义是什么?社会发展的方向应该在哪里?上述问题的回应有助于我们从全局统筹规划各方工作。

  标准规范:放大系统多主体协同效应

  标准规范先行建设是国际上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共同经验,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初就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创建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标准体系。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传感器、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渗透使用以及教育形态的重构和创新,标准体系的更新是应对上述变化的必要举措。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需要建立的不仅仅是硬件环境、软件工具和开发标准,还应当围绕着谁来用、如何用、如何评等建立相应的规范与指南,例如信息化建设相关主体的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以及培训规范等。标准和规范建立的过程是对相关要素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角色、职能、定位以及关联影响的思考过程,一旦建立,将理清其作用和发展路线、勾勒其影响和作用半径,使得系统中多主体之间的对标与合作成为可能,并最大化其协作效益。

  保障体系:建立“政企学研用”的保障机制

  《行动计划》中从组织架构、评价机制、合作机制、推进路线、领导责任等方面,对教育信息化2.0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在笔者看来,多方参与、合作是《行动计划》文件中传递的明确信号,而多方显然并不局限于教育领域,应当是一种更为开放与融合的样态。小编认为,“政企学研用”联盟应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形态,即政府、企业、学校、研究机构以及用户等都参与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多方参与的形态既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对系统观的实践阐释,也是推动建设的行动策略,是教育信息化本质内涵所决定的,不受教育、技术及社会发展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应用发展:融入学习空间的技术支持路线

  技术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动力,但让我们遗憾的是“广大学科教师挣扎于对教育技术的变幻莫测和用处的困惑之中”。我们常常批评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的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然而,智能手机的应用普及引起我们反思,是否是我们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束缚或阻碍了教师?是否是我们无意中混淆了教师作为指导者和作为技术开发者的角色?学习空间是教育信息化2.0的核心任务,教育部于2018年4月发布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推动各地启动学习空间建设。小编认为,学习空间应当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无缝学习环境,不仅能为教学提供实景、多学科融合的学习环境,同时还是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提供多种工具、技术以及应用的源点,或者换个角度来讲,学习空间应该是为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提供多种服务的平台,就像智能手机上的APP,在学习空间中用户可以便捷地获得多种服务,且当指定对象或提供一定数据之后,直接导出结果以满足教与学改进、优化的诉求。

  能力建设:面向未来的发展生态

  教育信息化系统中的人员角色,包括了信息化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等。所有角色的定位、智能以及能力需求都需要在教育信息化2.0的理念、环境、需求下去思考,从能力需求、课程标准、培养规范以及能力评价等角度设计发展生态体系。《行动计划》提出了学校校长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这既是强调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专门人才参与。教师是实施智慧教育的生力军,笔者认为,教师能力建设可以通过角色化、团队化以及微认证三种实施路径。学生则需要成为技术赋能者、数字公民、知识建构者、创新设计者、计算思维者、创新交流者以及全球合作者。

  环境建设:构建智慧学习空间

  学习环境建设是实现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基础,智慧学习环境是支持学生全面、充分、高效发展的学习空间,应当以传递教育智慧作为建设的核心宗旨。为达成该目标,我们提出生态化智慧学习环境设计的四大原则:学生为中心、数据为中心、服务为中心、体验为中心。同时,我们确定了智慧学习环境应该具备的六大功能需求:无缝连接学习空间,敏捷感知学习情境,自然交互学习体验,精准适配学习服务,全程记录学习过程,开放整合数据资源。其中,开放整合数据资源是个核心难题,因为一方面需要成套的数据技术标准,另一方面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机制推动。

来源:节选自:《电化教育研究》 作者:祝智庭 责任编辑:赵国成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