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新高考下,物理选科带来了哪些变化?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12-03 15:25 围观944次

  随着我国考试招生制度的深入改革,要求学生做到自主选学选考。为了保证选课走班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选课走班学习的最佳时间、如何设置教学内容、在学生选课走班时如何完成教学管理、怎样开展合理的教学评价等问题。

  2014年9月我国着手进行第一轮考试改革,以浙江与上海为试点,2017年全国都将进入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时期。新高考将学生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允许学生个性化发展,改为“七选三”,规定在每年的4月和10月分别组织一次学业水平测试与选考测试,全科开考,考生选考科目可以参加二次考试。在新的高考政策下,由于实行选考科目制将会较大冲击我国过去长期实行的行政班制,要求学校迅速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选课走班学习成为最好的选择。

  一、走班学习的概念

  走班学习就是学生不用长期在一个班中学习,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任意选择班级、选择学习内容,可以进入学校任何一个教学班参加学习的一种形式。这种学习形式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继续实行班级教学。

  

  二、如何做好高中物理选课的走班教学

  1.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如做好介绍、学习方法指导、选课指导等。高一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定的规划,但他们还不能正确认识高校的专业学习,高校是学什么的、设置哪些课程、以后会进入哪些行业,他们都不明确。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专业介绍课,向学生介绍大学不同专业的学习内容以及人生理想,保证学生有目的的选课。教师也需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掌握自己的学习现状,了解不同专业对学生的不同要求等,可以利用学生假期,组织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亲身感受专业学习。

  学生自初中时期的学习进入高中以后,学科数量增加,课程难度增加,为了保证学生迅速进入高中学习状态,学校可以邀请学科专家、优秀毕业生介绍较好的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快速进入高中学习状态。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选课走班学习,学生和家长都对此缺乏了解,教师可以组织家长会,将这种学习模式的优点介绍给家长。

  2.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

  实行走班学习时,学考班与选考班实行就近分流的原则,但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不同的智力因素、不同的学习态度,以及自主能力、性格、气质等各方面都不相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学生个性特点,可以实行分层教学。如在同一学部内,在物理学考和选考方面分别分为A、B等层次。不同学科在利用分层法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紧密联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潜力。如对A班的学生在学习《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课时,在学习动能基础概念和定义、单位等基础知识后,加深动能定理适用于恒力作用的过程、直线运动过程、曲线运动过程等知识。之后进入第三阶段做简单的例题,通过讲解步骤让学生体会动能定理的优点和正规的板书模式,加深理解和记忆。而对于B班的学生着重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要求适当降低,在引导下总结出运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步骤,使其能够解决简单的运动动能定理的问题。

  利用分层法教学时,教师还需利用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鼓励不同层次班级开展竞争,以实现学生间的合理流动。

  

  3.根据需要改善评价制度,建立专门的师生学习档案

  在对学生开展学习评价时,要本着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要全面考察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虽然不同的学生选择的课程不同,选择的课程难度也不同,但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时,可以将考察结果以标准分的形式呈现,也可以对相同层次的班级实行捆绑比较,同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以及学生完成日常作业情况等。

  在评价教师时,也需淘汰传统意义上的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准的做法,要考察教师是否得到了发展,可以包括职业道德、教学效果、工作量、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成绩等。一是学校可以设置专门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机构,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二是对实行走班学习的班级要考察其成绩,同时还需关注其在一定时期内是否取得了进步;三是可以与学生座谈,了解教师是否在教学中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同时利用调查学生了解对教师的评价,以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四是由于实行新高考制度,由此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对于教师来说,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勤于创新、勤于发现,多开展调查研究,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点击进入广州宏途教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展台查看更多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作者:排课易 责任编辑:安健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