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县以“互联网+教育”建设和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重点,以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中心,助推教学质量提升,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抓顶层设计,助力“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在总体规划上,出台了《同心县“互联网+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推进清单化管理,明确了推进“互联网+教育”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细化落实上,下发了《同心县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同心县互联网+教育乡村振兴工作计划》等文件。组建了“全区教育信息化专家+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员”的技术团队。建立了激励竞争机制,将“互联网+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效能目标考核,把教师应用“互联网+教育”能力和绩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的内容之一。
二是抓硬件建设,助力“互联网+教育”提速升级。“政府投+学校筹”全力推进网络升级。全力推进政企合作,对中小学网络进行提速升级,全县1000人以上的学校已实现500-1000M的网络接入,400人以上的学校已实现300M的网络接入,小规模学校已全面提速至200M,为“互联网+教育”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建+合作助”全力推进资源共享。投入资金1580万元,购置各类信息化设备10536件(套),改善了学校信息化条件。争取自治区支持,在全县69所中小学建设在线课堂72间,帮助贫困村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助力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积极寻求公益项目支持, 3所农村薄弱学校加入上海沪江教育“互动计划”,解决了薄弱学校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学难的问题。15所中学加入“比翼行动”教育信息化公益项目,解决了语言类学科人机交互的问题。
三是抓教学教研,助力“互联网+教育”提质增效。打造“互联网+教学”的在线课堂。充分利用在线课堂,以县城农村“一托三”的形式实现城乡同上一堂课,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帮助贫困村开齐开足了课程。特别是在主播教室,有针对性地邀请同心县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开展思政教学,加强贫困村学生的红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互联网+教研”的共享平台。在全县打造了21个县级名师工作室,组建了21个学科课程社区,采取线上研讨、线下送课的方式,实现教师培训的倍增效应。通过在线课堂平台,开展优课观摩研讨、课题网络交流、网络联片教研等活动,提升教科研水平。打造“互联网+培训”的研修平台。组织近200多名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赴银川、石嘴山、泾源、红寺堡等地观摩学习,邀请区内外专家举办应用培训15场次,举办校长大讲堂,邀请区内外专家名校长现场授课,提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教师的应用能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