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自身的教学实践基础上,附中与腾讯青少年科技学院合作开展青少年编程课,输出标准化课程和教研体系。双方在北大附中设立“腾讯编程教学实验室”,并于今日挂牌。此次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与腾讯的合作,将共同在校内设立以课程、平台、教具为一体的腾讯编程教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可持续的编程课程与教学实践,为科技教学提供多样化形式、多元化内容的有力支撑,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北大附中副校长李冬梅,腾讯教育创想合作中心负责人宁朵、以及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副教授陈斌、腾讯教育创想合作中心总监凌云、北大附中信息与通用技术中心主任毛华均等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北大附中副校长李冬梅现场致辞表示,北大附中始终致力于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新力的杰出公民。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热忱服务社会,并在其中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爱。技术和科学教育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北大附中与腾讯合作,希望能探索催生出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之上的教学,而是通过共同打造更好的编程平台,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向社会去展示和提供服务,向社会输出影响,共同努力推动技术教育的发展。
腾讯教育创想合作中心负责人宁朵表示,腾讯公司长期致力于推动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此次合作可以充分发挥腾讯在信息技术与科技领域的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和新方法。
自去年以来,编程教育及相关产业在国内也得到快速发展,并获得了政策的大力支持。正如北京大学地空学院陈斌教授在签约仪式上提到的:“学习编程,拥有计算机思维,已经成为新时代公民的必备技能之一。”如今,通过编程教育培养计算思维,已经被家长和学校认可为学生通识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必备的学习方式。
在附中,信息技术也不仅仅是一门45分钟的课程,而是渗透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北大附中信息与通用中心秉承以“技术创新改变生活”为目标,将实际问题融于项目设计,通过俱乐部开展项目活动,项目活动倡导课堂上学生的产出与成果在校园内外能够切实存在、投入使用并产生价值,从而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与实践创新的能力。
除此之外,附中还特意将课程设计得有趣且实用。学校的技术课程采用俱乐部开展项目活动,关注技术活动的育人作用,在实现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实现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技术中心现开设程序设计、多媒体应用、人工智能、创意设计、机械设计、电子控制等十余个不同层次与方向的俱乐部,通过项目制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经过选题、组队、开题、实施、答辩,完成自己感兴趣的特定项目,获取学分。目前,学生已经获得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1项,NOIP近三年北京市一等奖30余人,科技创新类比赛近三年北京市一等奖20余人次。
近年来,附中将校外多项优质资源引入校内,与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及微软公司、深圳乐智机器人等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探索科技走进课堂,助力学生成长发展。关于腾讯编程平台,目前已经在北大附中实验学校以选修课的形式试用,开设了创意编程课程。下学期北大附中本部将会开设《Python程序设计》选修课。我们期待附中联合世界将适合中国本土教育的科技课程与编程教育体系带入校内,走进课堂,融于我们的附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