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中国美育2.0”来了,艺术教育终于从应试迈向核心素养提升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1-03-22 18:32 围观409次

  3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邀请在京美育专家,联合暗物智能科技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中国美育2.0学科交叉与新文科视野:普及审美观念与测量方法》高峰论坛,为中国美育描绘未来方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彭吉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杰副教授,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董乐教授发表主题报告,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吕艺生教授,暗物智能科技研发总监苏江博士等专家做主旨演讲。论坛围绕“中国新时代美育具备的四大特征”、“学科融合与核心素养”和“智慧教育与科技赋能”等议题展开广泛讨论,对中国美育2.0时代进行全面解读与展望。

  从应试教育到能力教育

  周星教授向与会者初步展示了“中国美育2.0”的图谱。他将新时代美育的特征归纳为“学科融合、核心素养、规范教学、智慧教育”,并指出,如果过去的艺术特长教育是美育1.0时代,美育2.0时代就是从“艺术应试教育”向“素养能力教育”的质变,聚焦在学生艺术教育核心素养提升。新时代美育工作将融合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情趣、创意表达的能力,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促进教学规范化与评价体系标准化。

“中国美育2.0”来了,艺术教育终于从应试迈向核心素养提升

周星教授解读中国美育2.0

  作为国家美育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彭吉象教授对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行了全面解读。新时代美育不仅仅是会唱歌会跳舞,而是通过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各学科融合,以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为国育才为党育人。新时代美育将在“提升青少年创新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状态,塑造阳光健康个性”等多个方面让青少年获益。

  规范化、智慧化是发展重点

  今年“两会”另一个热点就是校外培训乱象,实质问题是校外培训缺乏规范,偏离了教育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王杰副教授指出,美育2.0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学规范化,教育部已经在社区教育领域做了相关工作部署。2019年底,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牵头开展社区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研究与实践项目,联合上海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26家学术单位,共同推进艺术教育通用性教学大纲与教学标准的落地。项目组已于2020年9月发布了“全民终身学习青少年艺术教育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并预计在今年5月正式出版《社会艺术教育标准》。通过开展教育部全民终身学习教育资源共享行动,帮扶社区艺术教育机构实现教学规范化,完成面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美育2.0转型,成为中国青少年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美育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赋能大有可为。董乐教授指出,普惠性是AI赋能美育的应有之义。“AI技术的输出是客观中立的,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一套技术内核对教育的评估,不会因为资源的差异性而产生偏斜。”

“中国美育2.0”来了,艺术教育终于从应试迈向核心素养提升

董乐教授讲解AI与美育学科的融合

  暗物智能科技研发总监苏江博士则认为,AI与美育学科的融合交叉,可以运用智能化的测评方式帮助教师提效减负,或通过对学生参与度、师生交互深度等不同角度的教情、学情分析,让美育教学效果得到量化评估,开创新文科教学模式。

“中国美育2.0”来了,艺术教育终于从应试迈向核心素养提升

苏江博士讲解AI赋能美育

  会后,多名参会专家表示,正如论坛所揭示的,“中国美育2.0”迈出了从“应试”转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坚实步伐。相信在政策与技术的助推下,美育将真正成为塑造正确审美观念、增强文化自信、惠及全体学生的长久事业。

“中国美育2.0”来了,艺术教育终于从应试迈向核心素养提升

参会专家合影

来源:艺术教育 责任编辑:张肖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