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上海市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工作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1-12-03 16:26 围观1424次

  11月25日,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情况新闻通气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教委高等教育处介绍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工作总体情况,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分别介绍学校在数字化转型工作方面的成效及展望。

  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为上海整体性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赋能教育综合改革擘画出一幅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蓝图,对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了周密部署。为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建设,高等教育亟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转型发展,加快变革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管理组织形式,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积极适应未来教育发展新趋势。

  要全面提升上海市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加快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上海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科技,加强高质量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深化教育数字化内涵发展。一是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推进优质资源共享与应用。加快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二是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以打造智慧教室系统建设为重点,实现教学方式智能化。优化线上教学系统,推进系统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搭建移动数字校园平台,实现信息应用移动化、业务管理一体化。以创新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应用模式为重点,推进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三是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意识、信息伦理、数字思维等方面的培育,提升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信息系统上云,推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应用常态化,探索基于新技术的体验式、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式教学新模式,鼓励高校开发特色、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整合、开放和共享,推进高校数字化转型,助力学校发展。四是推进高校教育教学评价数字化转型。整合教育教学行为的多源全过程数据,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等建立关联模型,形成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培养质量监测与教师职业发展等多维综合评价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探索在教学、科研和模式推广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具体实践。一是教学实践。全维度的支撑在线学习实现课前到课后全流程云上完成,云端和线下融合的课堂教学很好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自主研发、自主管理平台,实现了数字化赋能思政育人和学生管理服务。突破性探索将“数字化思维”融入学科教学,实现“从技术支持走向理念融合”。二是科研实践。数字化从传统的赋能支撑向核心驱动转变。上海交通大学自2013年开始建设校级计算平台,2020年初步建成了“交我算”计算平台集群。平台群服务学校高精尖科研创新,为科研创新提供算力基座强大的存储能力和计算团队优质的代码级服务能力,以最可靠、最先进的计算服务助推产生高水平成果。三是模式推广实践。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化转型实践场景不断推广到教育行业和产业领域,通过云网融合等关键技术,将交大模式推广辐射出去。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交大和行业内领军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将交大智慧和产业优势强强联合,为国家和社会奉献高校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发挥学科优势,探索以教育教学评价带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方法和路径。从2016年开始研发全链路的在线学习平台——水杉在线。平台具有高度自由的在线学习体验,支持MOOC学习、交互式实训、在线编程自动评测、代码协作与创新项目等全链路的教学过程,平台收集并记录学习期间的所有学习行为数据轨迹,通过数据的使用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服务。基于水杉在线,以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作为案例进行教学综合评价,探索构建包括学生学习数据和教学过程数据在内的指标体系;形成面向过程化评价的数据采集规范和标准;针对综评录取、强基计划等特殊类型学生的发展评价,探索构建包括学生学习数据和发展过程数据在内的指标体系,形成面向综合发展评价的数据采集规范和标准;扩展平台功能,将平台从计算机语言和编程教学推广到语言教学等课程,再与校园生活和学习应用程序收集的数据融合,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数字化转型乃至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可行方案。

  上海大学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重塑、培养引领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一是转变理念思维。数字化转型要深入推动教育理念、治理模式与思维方式的变革,让数字化成为一种习惯。学校开发了“健康之路”信息门户,采用信息化手段精准实时掌握全校师生状况,并根据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升级网上协作、视频会议等功能。二是系统谋划部署。学校层面成立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统一谋划信息化大平台的升级、整合与优化,通过构建一数一源统一数据平台,打通数据孤岛。自主建设贯通四个校区的120公里“环状”互联光缆,以“新基建”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三是推进示范引领。以“数据打通,一网通办”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抓手,学校平台集成各类流程,实现各部门协同办理。高效便捷的学生迎新系统、新进教师云报到系统等就是提升管理效率和师生获得感的生动实践。

  上海师范大学在全面推进学校整体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以教师教育为重点,秉持开放融合、一体分类的理念,推进四项建设,推动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一是升级改造物理空间。在线下建设以人工智能(AI)驱动的,可支持师范生开展多类型教学,同时伴随采集师范生多模态数据的沉浸式教学空间。二是数字化改造线上空间。在流程优化和再造的基础上,对以往寓于线下的教师教育体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内容的数字化改造,形成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线上智慧教学空间。三是建立教师发展数字档案。将为每一个师范生建立贯穿其教师教育、教师发展生涯的数字档案,详尽记录其教与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支撑其职业生涯终身发展。四是构建师生发展数字画像。将依托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优势,探索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师范生与教师发展数字画像,为师范生的科学化、个性化、精准化培养提供技术支撑。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表示,高校数字化转型,要以数字化优化教育治理流程和体系、以数字化创新教学沉浸式体验和提高针对性、以数字化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建构顺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上海交通大学以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脚踏实地,已形成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领先优势,取得了师生减负、教学减时、校园减耗的效果,推进了学生全维学习、全面成长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作为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交大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发布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04-1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提升本市学校体育工作水平,通过强化学校体育特色,优化项目布局结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努...
  • 聚焦AI智能与数字化|高等教育数字化成果展将于3月武汉举办
    高等教育数字化成果展03-03
    随着中央、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出台,湖北相应吹响教育强省“集结号”。日前,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下达《关于组织参加2025年高等教育数字化成果展及学术会议的通知》...
  •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圆满落幕,数字化引领自学考试新发展
    搜狐11-19
    11月17日,为期三天的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重庆圆满落幕。本届高博会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主题,汇聚1000余所院校、近700家企业参会,共同探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上海启动代理机构专项监督工作
    中国政府采购报09-26
    上海市财政局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本市2024年度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专项监督工作的通知》,启动专项监督,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知明确,此次专项监督工作主要针对代理机构20...
  • 探索新西兰高等教育,奥克兰理工大学为中国学生提供的机会和优势
    搜狐09-14
    欢迎关注奥克兰理工大学(AUT)官方微信、微博、抖音以及官方中文网站获取学校最新动态,了解更多新西兰热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新西兰高等教育以其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优越的毕业生工作签证政策而闻...
  • 纸笔循证课堂获好评!2024年海安市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全员培训圆满举办

    纸笔循证课堂获好评!2024年海安市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全员培训圆满举办
    教育装备采购网09-02
    8月15日至16日,2024年海安市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全员培训于实验小学成功举办,全市800多名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参与了此次培训。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江苏省内...
  • 吉林省从“四个维度”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部08-20
    吉林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着力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
  • 上海对标国际规则推进政采改革
    中国政府采购报08-14
    上海市财政局近日印发《关于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试点地区政府采购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试点地区)政府采购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