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体教融合结硕果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2-11-08 13:54 围观1127次

  11月7日上午,为期两周的六安市2022年度校园足球联赛落下帷幕,裕安区6支代表队共获得3个冠军、1个亚军、2个季军,金牌数和奖牌数再次位居全市第一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体教融合结硕果

  本次比赛由六安市教育体育局主办,金安区教育局和六安市足球协会承办,全市共有四县三区和市直学校、开发区共14个单位47支代表队近8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分两节阶段举行。在第一阶段的小学、初中组比赛中,裕安区小学男子、小学女子以全胜的成绩成功卫冕,蝉联冠军;初中男子、女子组获得第三、第二名;第二阶段比赛中,高中女子组以全胜的成绩获得冠军,男子组获得第三。这是继六安市第五届运动会裕安区青少部五支代表队获得三金一银一铜之后,裕安区校园足球的又一次大丰收,再次彰显了体教融合的优势和魅力。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体教融合结硕果

  近年来,裕安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尊重青少年健康发展规律,找准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全面推进体教融合。2019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将教育局和体育局合并,成立裕安区教育体育局,并出台《裕安区创建体育强区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联合协同机制,共同推进体教融合落地生根。

  加强对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指导。“双减”政策落地后,各中小学的活动社团不断涌现,亟需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区教体局一方面组织业余体校教练们深入校园开展辅导,同时邀请各类协会和体育机构与学校社团深度合作。在专业人员的知道下,操场变得热闹起来,孩子们也变得生龙活虎,每天的课后延时服务也是孩子们开心的时刻。

  完善学校体育赛事体系。横向建构以校内、校际、区级竞赛、体育传统特色校比赛、俱乐部竞赛等组成的形式多样、主体多元、层次清晰的竞赛结构,纵向完善省、市、区、校四级联赛体系和逐级选拔竞赛制度,建立由下至上、层层选拔的竞赛组织办法,形成“层层组织、逐级选拔、人人参与”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体教融合结硕果

  各中小学定期开展校园体育赛事,以多层次、多领域的系列联赛激发体育动能,实现了学生“一人有多技,人人有一强”。区教体局积极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先后举办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裕安分站赛、六安茶谷公益扶贫百公里毅行活动、裕安区桃花节健身骑行活动、虎头潭漂流比赛、龙井沟攀岩邀请赛等多项重大赛事,营造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尤其在比赛项目设置中,特意加入少年组比赛单元,吸引中小学生参与比赛,展现了体教融合取得的突出成就。裕安区每年参加省级各类专项比赛近150人次,参加市级各类专项比赛近500人次,目前在省队、国家队集训运动员达30余人。

  聚焦目标导向,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2021年全区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定:优秀率8.03%、良好率37.3%、及格率51.8%。

  加大学校体育保障力度。2019年以来,先后投入体育经费达6000多万元,不断改善运动场所和体育设施。“十三五”期间,全区中小学校运动场面积增加80%,达到 26万平方米。全区中小学现有400米运动场15片,篮球场260块,排球场110块,风雨操场6个。各中小学体育设施达标率100%。截至2021年底,全区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数量达768人,外聘体育教师267人,基本满足日常教学和活动开展需要。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体教融合结硕果

  从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裕安区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服务社会机制等方面破除壁垒、创新思路、补齐短板,赋能学生个性化成长,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各项体育赛事取得丰硕成果:2019、2020年全市中学生三对三篮球赛中,裕安区代表队连续两年夺得第一名,2021年在市五运会中,获得青少部篮球男子冠军、女子组亚军的好成绩;2019-2020年,在市校园足球联赛中,一举夺得小学男女组、初中女子组和高中男子组冠军,初中男子组亚军,高中女子组第四的好成绩,校园足球发展水平位居全市前列。2021年在市五运会中,青少部夺得团体总分第一,成年部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取得设区以来参加市运会最好的成绩。2022年在全市中小学生乒乓球、轮滑、三人制篮球赛等体育赛事中,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在2022年第15届省运会上,裕安区籍运动员代表我市获得多项奖牌。

  春风化雨,勤奋耕耘,使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产生了“1+1>2”的良好效果。

来源:安徽省教育厅 作者:蒋晓龙 张玲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