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淮阴工学院强化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3-01-05 09:16 围观2997次

  近年来,淮阴工学院立足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五大职能,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校城“五维”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融合。学校围绕淮安市产业结构、中心城市功能及交通地位等方面,坚持服务地方导向,在“乡村振兴”“人工智能”“双碳行动”等关键领域开展科技专项行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按照“学校对接政府、学科对接产业、团队对接企业、技术对接需求”的工作思路,持续深化校城融合“1111”工程,实现学校内涵建设与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

  紧盯地方教育需求,推动社会服务融合。作为行业企业员工定点培训基地,学校立足区域需求打造培训体系,积极举办农业生产发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和产业人才培训,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产业人才发展的能力。

  助力文化传承创新,促进特色文化融合。学校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优势,整理淮安市红色文化图谱,开发以党性教育为重点的课程体系,积极打造教育培训品牌。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创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罗盘,将周恩来精神融入专业教学,打造江苏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以《风华淮安》为课程导入,围绕淮安历史、文化、产业等构建树状综合素养课程,探索出将红色文化与特色文化转化为育人资源的新范式。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强化国际交流融合。学校开展共建课程、人才交流与引进、共建实验室等多层次对外合作,先后与20余个国家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促进区域文化融合、科技协作和知识传播。

来源:江苏省教育厅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淮阴工学院多举措开展“开学第一课”教育活动
    江苏省教育厅09-09
    新学期伊始,淮阴工学院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多举措开展“开学第一课”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以新气象新面貌启航新学期。深入开展“思想政治”课,强化思想引领。校领导深入课堂教学一线走访看望新...
  • 淮阴工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复合应用型人才
    江苏省教育厅08-20
    淮阴工学院坚持服务地方、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之路,积极培养高素质、实基础、强能力、善创新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顶层设计“接地气”,创设产教融合新体系。整合优势资源与技术力量,聚焦智能...
  •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打造“育训并重 融合发展” 终身教育创新模式
    河南省教育厅08-01
    为满足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打造“就业创业、师资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健康养生培训”四大品牌,建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终身学习服务机制。依...
  • 河南工学院领导参观指导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高校之窗04-22
    4月21日上午,河南工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陈丙义,副校长刘莉莉到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参观学校创新教育改革成果展,并指导创新创业智谷建设工作。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人汇报了学校创新教育改革以及创...
  • 淮阴工学院精心做好春季学期开学准备工作
    江苏省教育厅03-04
    淮阴工学院坚持工作不停歇、服务“不打烊”,全力做好新学期开学各项准备工作。精心谋划强部署。学校多次召开春季学期开学专题会议,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开学各项准备工作。校领导带队深入各校区...
  • 淮阴工学院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江苏省教育厅10-17
    淮阴工学院积极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围绕大学生活与生涯认知、生涯决策、生涯管理、生涯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通过“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形式,开展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
  • 淮阴工学院深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江苏省教育厅09-13
    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校园和集体的归属感,认识专业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科学规划学习生活,淮阴工学院结合学校自身情况,...
  • 淮阴工学院深入推进常态化教师培训机制
    江苏省教育厅09-06
    淮阴工学院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常态化教师培训机制,着力建设一支符合“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系统化设计,补足立身之“钙”。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