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成立以校(园)长为组长的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完善校舍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机制,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推进校园选址和建筑安全隐患排查、自建房专项安全隐患排查和长效整治等重点工作,建立隐患台账,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及时消除隐患。
推进规划建设实施。按照规划常住人口规模上浮20%优化调整和配置教育设施,测算和核实规划点位数量及规模,保障各学段学位和生均用地;按7:3测算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学位,化解现有学位矛盾;建立健全教育领域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定期报送和通报机制。指导各地各校统筹谋划,启动学校暑期维修改造和前期准备工作,为配合成都大运会举办充分预留施工“缓冲期”。
打造后勤服务温馨校园。严格落实土壤(耕地)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城镇污水治理等要求,在学校规划用地启动建设之前,要求教育部门主动对接属地生态环境部门、对拟建地块开展土壤质量调查。组织开展学校(单位)黑臭水体治理、内部排水管网病害治理和雨污分流、实验室废水处理等工作,维护学校及周边生态环境。落实“双碳”要求,促进新能源合理应用,规划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区域,倾心打造温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