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育人资源整合平台。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将其作为统筹全区非学科类机构入校提供课后服务的统一管理平台,广纳50名奥运(世界)冠军及体育名宿,优选86名退役运动员、专业教练员、优秀体育教师等体育人才成为专职体育共享教师,汇聚2000余名各类专业人才共享师资,开设科创、体育、艺术等70余门兴趣类课程。同时强化准入,把好机构质量关,对招募入校的机构资质从7个方面进行审核,通过遴选的机构有400余个。
把牢全线质量监管过程。设立政府、银行、机构、学校、公众等多个平台操作端口,并赋予相应权限。加强专业治理,凝聚育人合力,组建体育、艺术、科创、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等9个入库机构联盟,举办9场研讨会、15次成果展(含赛事),满足学校优质资源需求,带动机构主动发展。加强全程管控,健全评价体系,抽查巡查机构从业人员教学情况55次,作为机构评星定级重要指标。
打造多方协同共赢局面。一方面赋能执行,增强课后服务效能。学校机构“一键”排课,家长学生“淘宝式”选课,教师“一站式”统计,师生“一体”评课,让课后服务的课程化实施流程更便捷,让老师有更多精力潜心研究教学设计和课程评价。另一方面赋能“双减”,平台各类资源丰富多样,累计服务学生人次超过10万,让学生更乐意回归校园,也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家长满意率上升至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