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注重“四个强化” 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4-04-11 16:20 围观0次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基本原则,稳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以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统筹规划,构建数字转型格局。近年来根据“十四五”时期学校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学校制定了“十四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确定以构建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创新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推动建设信息资源体系、探索大数据决策支持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六大体系建设任务,组织召开《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专题论证会,邀请主管校领导及学校主要职能单位、教学院部负责人建言献策。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和中心工作,信息化处牵头制定年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以红头文件形式印发各单位,工作要点明确了年度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任务,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压实责任,指导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组织全校信息化项目预算申报与评估,对项目统筹管理,通过召开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会、加强项目沟通协调、提供技术指导、督促各单位扎实推进项目落地,加快推进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

  强化数字保障基础,促进治理效能提升。学校不断优化校园网建设,同时定期组织校园网用户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于校园网的需求和使用情况,重点完成学生宿舍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升级改造工作,学生上网满意度大幅提高。建设校内私有云平台,做好数据中心计算与存储资源的分配管理与优化,为各种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更好的基础环境、网络通信和安全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学校在全校范围开展数据治理工作,校内开展了多场专项调研,通过调研了解系统建设情况、各单位需求,反馈目前业务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完成了数据标准平台、智能分析平台、主数据平台、开发者平台、数据质量平台、数据资产平台、一表通、教学质量保障一体化平台等工具的部署,保障了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实现全局流程的实时监控、质量监控、定期生成质量报告等,初步实现数据中心服务国家数据平台数据采集的目标;基于一表通平台,上线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校外学科技能竞赛奖励申请等服务,逐步解决校内反映较为集中的填表多、填表难问题;建设不同业务域的校情分析平台,为学校人事、教学、学工等事务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数据的最大化利用。

  强化源头治理,筑牢安全稳定防线。学校与校内二级单位签订《网络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上级单位关于党委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要求,深度排查网络安全事件隐患,与相关单位签订《“双非”信息系统/网站网络安全承诺书》,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为了切实保障重保期间学校网络安全,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重要时期工作实施重点防护并做积极部署,下发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工作通知,落实重保期间24小时网络应急值班制度;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每年开展两次网络安全攻防实战演练,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治工作,进一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全方位守护校园安全稳定。

  强化服务师生,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学校建设了人事、教务、科研等覆盖主要业务的信息系统,全部实现了与学校智慧校园基础平台的应用集成与数据对接,其中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校内公文的线上流转与自动归档,网上办事大厅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学校拥有自助打印服务,通过网上办事大厅申请、线下自助打印实现教职工“工作证明”、学生“在校生证明”和“应届毕业生学位证明”及“成绩单”等证明材料快速办理,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的目标。目前学校三个主要出入口、大部分学生宿舍楼均已安装通道机系统,访客预约、校友平台、宿管系统等与通道机系统对接,实现了校园安全管理、学生管理智能化,为学生管理和学校安全保卫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我i升达”服务号和企业微信平台为载体,建设“两微”移动校园平台,向全校师生提供丰富的查询服务、事务申请等;在深度挖掘企业微信原生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其开放的接口能力,接入自主开发的“运动达人”、“存包柜预约”等小程序,打造服务能力更强的移动校园门户;移动校园日均访问量达4万人次,峰值近10万人次。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