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介绍
2025年第二届城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协同发展大会
为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的通知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加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试验区、实验校之间工作交流和成果分享,实现城市间跨区域科学教育机制共商、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师资共培、标准共研,中国信息协会将于2025年11月13-16日在天津市南开区举办2025年第二届城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协同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具体通知及安排如下: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信息协会
支持单位: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
承办单位: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
协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科技局
天津市南开区科协
《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社
南开区各科教联盟相关单位
二、会议主题
聚焦区域科教协同 构建科学教育新生态
三、会议时间与地点
(一)会议时间:2025年11月13-16日
11月13日(周四)参会代表报到;
报到地点:汇高花园酒店,地址:南开区白堤路236增1号(南开大学西南门对面)。
11月14-15日召开城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协同发展大会,包括会议报告、经验交流、成果分享、主题沙龙和现场参观等;
11月16 日会议代表自行返程。
(二)会议地点
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幕式)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分会场及闭幕式)
四、主要内容及安排
(一)11月 14 日上午
开幕式及主旨报告
(二)11月 14 日下午
1.分会场报告及交流(14:00-16:00)
分会场一:实验区工作成果交流及分享
分会场二:实验校工作成果交流及分享
分会场三:科学骨干教师说课及精品课例交流
分会场四:AI协同融合共育与科学教育创新实践
2.南开区中小学科学集市活动(16:00-17:30)
(三)11月15 日上午
科学教育参观
参观地点:中国医学科学院核放射研究所、天津大学医学部展览馆、南开中学、天津中学、新星小学(具体地点、路线、人员分组会前确定)
(四)11月15 日下午
报告、闭幕式)
五、论文、案例及课例征集
同期进行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24协同组及其他参会城市的中小学科学教育论文、案例、课例成果征集活动,典型论文及特色案例将择优推荐至《实验教学与仪器》等杂志发表,截止日期为9月20日。
要求和选题请参考附件一、附件二,相关论文及案例和课例可以上传到网站(网址:https://erya.mooc.chaoxing.com,建议先用手机下载学习通 app,用手机号和实名注册)。联系人:薛军杰,联系电话:16636731739。特色案例和精品课例指南与案例和课例成果上传指南参考附件三、附件四。
六、成果展示交流
大会提供各实验区、实验校和参会城市的科学教育成果展示,主要以展板和会议海报方式呈现(参会城市及实验区、实验校提供含 1MB 以上 JPG 格式图片 3-6 幅、1000 字以内题目自拟的成果展示案例材料10月20日前发送至邮箱:nkqjyj_bgs@tj.gov.cn)
七、报告专家
1.教育部主管部门、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相关单位有关领导、专家;
2.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专家;
3.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
4.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实验区及实验校负责人、骨干学科教师等;
5.参会城市中小学科学教育装备或电化教育工作负责人;
6.中小学科学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
7.中小学科学教育研发单位负责人、技术专家;
8.中小学科学教育成果突出的论文、案例、课例入选代表;
9.其他相关人员。
八、应邀参会人员
1.教育部科学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相关单位有关领导、专家;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24协同组相关的省、市、区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电教装备、教研部门负责人、有关参会城市的科技局、科协、共青团委、青少官、科技馆等相关单位负责人;
2.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代表;
3.与南开区保持良好互动往来的京津冀甘四省市有关地区教育部门、教研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和中小学校长、科学教师代表;
4.参会城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电教装备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
5.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有关单位负责人及科学类骨干教师代表;
6.全国中小学校长及相关科学教育工作负责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等;
7.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研发单位负责人等。
九、会议费用
会议不收取会务费,参会人员往返交通和食宿费用自理,住宿统一安排,住宿发票由酒店开具。
十、报名方式
本次会议注册采用网上电子会务报名系统,参会代表可以直接扫描报名二维码进行注册报名。注册报名时请详细填写有关信息,以便会务组做好接待服务。
会议注册截止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一、会议联系人
1.会务报名联系人:刘贺,15063011192;
2.研发单位合作联系人:周琳,13810238190;
3.会议征文联系人:薛军杰,16636731739;
相关会议内容,欢迎登录会议网站:https://www.caigou.com.cn/topic/2025-k12查询联系,欢迎垂询!
附件一:论文征集要求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指导性、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以5000字左右为宜。
2.请依次将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所属省市、邮政编码写在文章标题下,并在文章结尾处注明职称和联系电话、邮箱等。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原则上投稿后不再改动。
3.论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基金项目(有则注明)、参考文献等。
4.稿件电子文本请用Word或WPS格式,正文用五号宋体字,每行44个字,1.5倍行距,通栏排版,以便于编辑加工。
5.插图、表格勿使用照片。多幅插图排序请用图1、图2……排列,表格请用三线表,同时,请务必标出图题、表题。插图分辨率在300像素/厘米以上。
附件二:论文、案例参考选题
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工作案例及经验分享
国家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国家装备标准、实验教学基本目录落实情况;地方和校本特色课程经验分享;科学+非遗特色创新案例、课例成果分享;实验区、实验校工作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与成果展示等。
二、中小学“大科学”教育课程资源开发
理论研究、开发策略、实施路径、保障措施、优秀自制教学具开发、实验方法、教学模式和器材创新等。
三、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科学类教师选拔与培养、科学师资培养途径与方法、科学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科学类教师专业发展。
四、科学教学方式创新与实验教学改革
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跨学科STEM/STEAM教学、实验教学说课与实验精品课例、实验教学创新、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AR/VR/MR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程技术教育实践等。
五、中小学科学教育评价机制创新
多元化评价内容的构建、多样化评价方式的探索、个性化评价体系的建立、实验操作考试评价体系建设等。
六、中小学科学教育场所场景构建
特色实验空间、创新实验室和教育创客空间建设与应用;科学教育空间布局设计、环境氛围营造、设施与资源配置、管理与维护等;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宫进校园案例、区域科学教育共享中心、科技特色高中成果分享。
七、大中小学衔接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衔接、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衔接、师资队伍的衔接、课程资源的衔接、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研究;各地少年科学院、科学教育立交桥的探索经验等。
八、科学教育竞赛活动与协同创新
科学教育校家社协同模式、青少年科技体育运动会、各地特色科学教育竞赛交流活动案例、“政教学研企”科学教育协同创新模式探索、科学教学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构建模式等。
附件三:特色案例和精品课例指南
一、特色共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共创特色案例或精品课例,本年度重点突出:区域科教协同。围绕各地实验区结合实际,拟请各实验区至少出区域科教协同或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相关社会协同主题的特色案例成果用于大会分享(其他参会城市结合自身特色上传)。
二、标准共研:围绕“大科学”教育和“大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新课标、新教材和新实验目录下科学类教学精品课和说课课例。重点落实教育部最新《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按照“大实验”目录要求,探索最新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拟邀请各实验区按照小学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信息技术)、地理、通用技术类别至少出1节实验教学精品课(除常规的小学科学和中学理化生实验课外,重点推荐:数学、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用于大会分享。
三、资源共享:天津市南开区牵头启动 1 节 AI+科学教育的探究实践课或实验精品课在大会上发布,需要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24协同组各地区也同时提供AI+科学教育的特色实验精品课参加,指导学生开展“AI+科学教育”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
附件四:案例、课例成果上传指南
一、先在手机上下载学习通app,然后用手机号和姓名注册。
二、在手机上双击学习通app,在首页右上角点击“邀请码”点击“扫一扫”下图中的二维码,或在“邀请码”中输入课程编码“7361818”,即完成注册。
案例、课例成果上传二维码
三、在作业中按题目要求上传案例或课例,上传的网址:https://erya.mooc.chaoxing.com。可结合本地的特色进行推送案例内容,选择但不限于以下主题:区域科学教育协同创新、AI 赋能科学教育;特色实验空间、创新实验室和教育创客空间建设与应用;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AR/VR/MR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程技术教育实践;智慧学习空间、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宫进校园、区域科学教育共享中心、区域科技特色高中建设等。案例成果至少提供案例展示PPT、案例说明等,有条件的可增加视频展示。课例内容应为教育部审定的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教材中的具体一课(节)所含知识,上传的文件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课件、作业练习等,实验教学内容需要提供实验视频。案例或课例的视频可参考教育部精品课遴选网站的案例样式完成制作(https://jpk.basic.smartedu.cn/),视频画面的比例为16∶9,大小不超过1G,编码格式H.264/25帧,分辨率1920*1080P,码率8Mbps,音频ACC编码、码率128Kbps。
四、课例或案例嵌入的媒体素材应确保内容清晰无误,界面设计简明、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风格统一。引用地图应使用教材上的地图并标明出处,格式为:地图出自xxx(教材名,出版社,版本,第x页)。
五、课例其他文档:包括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等以文本的形式呈现。教学设计应至少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教学实际情况。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课例研究成果,着重分析本课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包含必要的教学环节,层次清晰,体现多样化教学方式。学习任务单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准备、学习方式和环节以及配套学习资源推荐(包括教科书相关内容阅读及其他学习资源)等。作业练习应与学习目标相一致,建议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任务,除适量的纸笔练习题(需附答案)外,可布置绘图、调研报告、手抄报、课后实践活动等任务。
六、案例或课例中如果有多个文件(如 PPT、视频、WORD、图片等),请分别单独上传,不要打包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