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长文解读中教启星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10-09 13:14 围观2238次
近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成长教育周报》第2455、2456期合刊刊发了一篇中教启星关于地理专用教室的市场分析文章。文章认为,数字化专用教室的建设,应该在“数字化”和“专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数字化”方面将大数据、AI,VR等新兴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紧跟技术潮流,让技术为教育服务;“专用”方面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为学科教学研发软硬件设备,不断优化教室的配置和功能。

全文如下: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长文解读中教启星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

地理专用教室在热需中理性“数字化”

▇ 中教启星市场部经理 张石钢

地理学科作为初中和高中的重点科目,在学生的成长和升学等过程中一直至关重要。

随着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理念及手段也在不断改变,传统地理教学装备逐渐不能满足日常学校地理教育的需要,地理专用教室配备的数字化硬件设备长期以来仍以常规的投影仪、多媒体电脑为主,并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地理教学效果。地理教学的科学化、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

信息化专用教室成为需求性选择

我国地理专用教室大致经历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基于展示环境,第二代基于操作环境,第三代基于计算机及网络。

我国对建设地理专用教室的讨论早在1923年就已开始。曾做过当时地理教科书审查工作的庄尧年等人发表《对于初级中学地理科之意见》,提出实验室教学法,该说法源自美国的道尔顿制,其措施之一即“每一学科设一实验室(作业室)”。在1929年颁布的《初中地理暂行课程标准》所附设备中,就提出“新式之学校,不可无特设之地理教室”。但尚无史料证明这种特设的地理教室在当时中学已出现。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地理知识》和《地理教学》等刊物分别发表文章,提到我国少数学校建有现代化的地理专用教室,如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广东珠海一中等。早期的地理教室大多以方便教师授课、改善地理教学内容的展示环境为主。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学校软硬件条件也必须跟上。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行动纲领中,就把现代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作为课程改革和地理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必备硬件,现代化地理专用教室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重要载体。

其它发达省区也都有相应的要求和措施。现代化地理专用教室逐渐成为中学发展需增设的必备场所之一。

但是,长期以来,地理专用教室配备的数字化硬件设备以常规的投影仪、多媒体电脑为主,实物模型以地球仪、构造地貌等为主,并配以各类标本、挂图、测量仪表等教具和实验仪器。而真正适应地理教学的应用软件和课程资源却非常稀缺,针对地理教学研发的数字化硬件设备更无从谈起。

这样的地理专用教室只是为师生提供开展实验实践教学的实体空间,并未有效解决识图、读图以及解释各类地理现象等教学难点的问题,对于切实提升地理教学效果的作用并不突出。并且,这些仪器设备及各类模型占用空间大、维护成本高,从某种层面上讲实际上加重了学校和老师的负担。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网络时代对地理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设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

“数字化”和“专用”成发力重点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普及,数字化专用教室及教育装备在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产业升级、推动教育行业变革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愈发显著。在此背景下,市场上各类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

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19万所(含职业初中15所),比上年减少224所,下降0.43%。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小班化、走班制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教育信息化计划的落地,未来数字化专用教室、学科功能教室仍然存在很大的市场需求。

广阔的应用前景、良好的社会效益,让数字化专用教室成为教育装备领域的“香饽饽”。但是这个市场虽远未饱和,却已显示出创新力不足、同质化有余的趋势。

数字化专用教室的建设,应该在“数字化”和“专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数字化”方面将大数据、AI,VR等新兴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紧跟技术潮流,让技术为教育服务;“专用”方面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为学科教学研发软硬件设备,不断优化教室的配置和功能。

这样的数字化专用教室才是真正能用于学科教学的、受到师生普遍欢迎的学科功能教室。虚拟现实(VR)技术作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下一代通用性技术平台和下一代互联网入口,将拓展人类的感知空间,改变各类产品形态、增强产品功能、丰富服务内容。

目前,大部分厂商多从职业培训、安全教育、科普游戏等角度切入VR教育市场,但如何让VR技术更好地服务地理、历史等学科教育、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仍需深入思考、践行,市面上尚未出现成熟的产品或解决方案。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学科专用教室整体解决方案急需更新迭代,需要更多的新产品、新课程激活老用户,获取新用户。

中教启星打造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解决方案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杨宇浩

近期,北京中教启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教启星”)重磅推出基于桌面式一体机的“VR教学系统”,并已为该系统开发了“寰宇地理”和“文明的足迹”两个与中学地理、历史配套的课程。这是中教启星以较为完善的资源为基础,迅速补齐短板,为教育提供更优质先进的教育装备的新动作。

据悉,“寰宇地理VR教学系统”依托桌面级便携式一体化虚拟现实设备,深度集成VR、AR、MR等多种新兴技术,将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国家和地区等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难点直观、全景、高清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游戏和探索中吸收转化学科知识。

整套系统简易轻便、无眩晕感,兼顾人机交互和师生教学,是VR软硬件技术在地理学科教育的创新性应用,更是一间便携的学科实验室。

“文明的足迹VR教学系统”则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让文物开口“说话”,让历史“活”起来,生动再现从远古到近代的中华文明进程。该系统高度聚合中教启星的技术研发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凝聚多位权威教育专家和一线资深教师的研究成果,紧扣统编历史教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研究。

作为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装备的领航者和知名品牌,业务涵盖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装备、校外科技教育及教育创客四大核心领域的中教启星,早在2006年就推出数字星球系统(又名“多媒体球幕演示仪”),并于次年重磅推出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核心技术研发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启星数字星球系统已经成为国内上万所小学科学教室、中学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和校外科技场馆的核心设备,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解决方案,成为国内教育装备行业地理学科专用教室配置的标杆。据不完全统计,中教启星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学校用户接近6000家。

据了解,数字星球系统是信息时代数字化的教育装备之一,也是目前国内率先实现三维立体动态展示的单体数字化教学仪器。

它通过国际先进的三维图像处理平台,结合精密光学技术,瞬间将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于数字化球形投影屏幕上,动态立体地再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现象与过程,能够广泛应用于中小学科学、地理、历史等多学科教学和科普教育。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长文解读中教启星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

   图片来源:中教启星  

中教启星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解决方案遵循教育部《中学地理专用教室建设规范》,配备常规教学类的交互地图教学系统地理版及语音立体地形图,天文实践类的课程资源包,探究类的地理AR沙盘,虚拟仿真类的全息教学系统,实验活动类的地理交互学具、地理综合实践套装、地图图层学习箱;创新应用类的环幕、地理电影教学系统3S系列教学软硬件、裸眼3D教学系统、地理学习3D打印课程包,并辅以教学通用设备以及环境创设,为“数字星球系统”研发编写了小学科学和初高中地理新课标同步课程资源。

可以形象地说,一套数字星球系统就是一个可以移动的地理专用教室,就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天文和地理科技馆,就是一个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拓展教育和科普教育的综合教育基地。

中教启星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依托其数字化信息技术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其核心特色在于,不管是数字星球系统还是交互地图教学系统,中教启星联合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原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院以及全国多个省市的教育专家、地理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都为之开发了丰富的配套课程资源,提供了灵活简便的以PowerPoint为基础的模块化、积件式的课程制作工具。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将各知识点的球面图像和动画随意插入到PPT课件的任何位置,轻松开发自己的课程,通过数字星球系统、交互教学系统的软硬件技术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对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的硬件、软件、资源及互联网技术的科学配置与有机整合,满足地理教师备课、教研、教学、评测及反馈的应用需求, 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

点击进入北京中教启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查看更多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作者:北京中教启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张肖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