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86年设研究生院;1988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以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中心,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33个系部。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涵盖二级学科15个;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6个;有13个“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
积极参加论坛 时刻关注发展方向
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论坛的成功召开,对于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实验室工作者更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论坛也受到了各级领导与广大教师们的关注。大连理工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主任余虹老师不但为了参加本届论坛而放弃了其他同期会议,更是不惜作废了预订行程的机票而专程赶赴北京,她对于论坛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大连理工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主任余虹老师
当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余老师谈到了自己参会的感受,认为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论坛开得很好,开得很及时,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广泛影响。参会者可以通过论坛互相进行交流,从兄弟院校的经验中得到启示,使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得以解决,也可以在交流中对于以往忽略的一些情况引起警觉,使得今后实验室的工作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论坛,令参会者最激动的莫过于直接听到教育部领导的声音,并且感到部长们对于目前大学的情况掌握得如此充分,而且及时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使实验室管理者、实验室工作者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也增加了信心。
传达最新的理念和信息
余老师本人有着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双重实践经验,对论坛在实际工作中起到的实质性作用,也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她提到,目前高校大学生动手能力不足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各校相关部门与任课教师都在努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作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改革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尤其重要。余老师强调理论和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重视这种整合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近年来的改革实践,使她对改善实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作为领导者,如何制订相关措施、如何改善实验环境等等工作环节都需要有更为明确的方向指导,在参加完论坛之后,余老师觉得自己的信心更足了,许多计划中的事情都可以更快地落实完成。
结合实际工作 发现解决问题
二十年前,老一代的实验技术人员曾在改进、研制实验仪器方面下过很多功夫。在“211”和“世行贷款”之后,实验室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对减少了,而相应地,仪器制造厂家对这方面的服务却是不断完善并形成了规模。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但是仍然需要实验技术人员能够对仪器设备的改进不断提出建议和意见,这是帮助企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应该同厂家的技术改进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共同完善、不断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的最终目的。
利用多种渠道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大连理工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目前是校级实验中心,为了使整体教学水平有一个更大的提升,学校将原本独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部门合并,成立了现在的教学中心,多年从事理论教学的余老师担任了这个中心的负责人,并兼任基础物理实验中心主任,工作范围也从理论教学进一步延伸到了实践。她充分利用自身多年积累的教学工作经验,上任以来对基础物理实验中心进行了各方面工作的调整和改革。
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部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成为余老师开展的工作的重点,她们为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开放不同的实验室。比如文科学生,也有机会进入实验室,这对文科学生提高科学素质促进极大。而创新实验基地的建立又是中心的一大亮点,这个实验室主要是为优秀学生设立的,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平台。余老师要求进入这里的学生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并鼓励和引导学生们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或实现自己的想法。
余虹老师在进行实验操作
作为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余老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更为长远的想法,她没有局限在基础物理实验中心的自我完善上,而是同样关注着那些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中学生的能力培养,虽然她没有能力直接介入到普教实验的改革中,但却希望通过力所能及的举措尽一份心力。因此,在不影响本校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向周边的中学进行开放;另一方面余老师还将中心年更新率在10%-15%的淘汰设备,通过大连物理学会转送或无偿借给中学继续使用,这不仅使设备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也为这些即将迈入大学校门的中学生们提前创造了提高动手能力的环境。
从工作容量与辐射范围上看,余老师带领的基础物理实验中心需要承担起更多、更重的责任和压力,然而领导者的魄力与行动需要中心全体工作者具体贯彻和实施的,如何能够顺利推行、实现这些规划与意图,则是余老师需要面对的又一课题。对此,余老师是这样说的:人的能量是有限度的,不能为了实现更高的工作目标而让工作者透支体力,这一方面需要在管理上制订出更为严格、严谨的管理制度,并敦促学生按照中心要求的规范完成实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领导者还应该在方式、方法上,使教师与学生达成默契与共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与严格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基础;实验室工作人员与理论课教师的工作配合、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则使具体实施教学改革规划成为可能。正是由于理顺了这些关系,余老师才能在就任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许多创意性的举措,并且取得了师生们的认同。
保持积极心态 抓住发展契机
中心人员素质的提高,余老师除了引进新生力量以力,还积极敦促实验课教师进行理论课教学,并根据这些教师的能力和水平逐渐增加其任课内容与深度,“逼”他们提高个人理论水平与素养,“只有每个人的水平都提高了,基础物理实验中心的整体水平才会提高。”余老师说。
撰稿 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