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山东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山东大学创建于1901年,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是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科教的重镇。2000年7月,国家教育部和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将隶属于不同管理体制的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2001年2月26日,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重点共建山东大学协议,使山东大学跨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山东大学现有42个教学学院(含分校11个院系),6所附属医院(含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2所教学、实习医院,并设有研究生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涵盖了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军事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国家级重点学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6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4个;“985工程”二期国家重点建设科技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12个;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全,拥有128个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近11亿元,基建面积225万平方米,图书资料792.2万册和先进的数字图书文献库;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专管、开放、共享体系,使用效益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从论坛的获益到对实际问题的认识
山东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马传峰老师应记者要求,通过电话接受了采访,并以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论坛为切入点,从一个实验室管理者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认识,并介绍了许多非常值得借鉴的先进工作经验。
马老师首先谈到参加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论坛之后的两点感受:能够举办这样高层次、这么大规模的实验室专题研讨会,体现了国家从上到下对实验室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也说明现在教育部抓质量工程二期是非常有效果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到目前我们才开始召开首届实验室工作论坛却是显得有些晚了,作为实验室工作者,迫切需要论坛给予的助力。无数事实都证明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实验室工作在高水平现代化大学中的重要作用。
就实际工作来讲,在参加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论坛期间得到的信息量非常大,特别是论坛邀请了一些知名专家作报告,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很有深度。这对于高校之间实验室工作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参加本届论坛在观念和意识上得到的冲击要比在知识和方法上的要更多一些,这方面对参会者产生的影响力也更大一些。
新山东大学实验室工作的重心
新的山东大学在规模上是非常大的,在校学生达到了5万余人。学校领导对于实验室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在投入方面逐年加大了力度,连续五年共投入了2.5个亿。山东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目前将工作重心放到管理上,以管理为主线,一方面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来深化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管理;主要着眼于三个平台的建设: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龙头,搭建实验教学大平台;以仪器设备管理为抓手,来搭建科研支撑平台;以实验室功能开发与利用为重点,搭建服务社会的技术平台。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仪器设备作用的发挥是当前实验室工作的重点,但是仪器设备作用的发挥不仅仅是有高水平的仪器设备或拥有越来越多的仪器设备就可以做到的,还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并且仪器设备要搭配合理、形成一定的功能区划,只有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够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因此仪器设备不是孤立的,应放到一个大的环境中来考虑。他们在管理上更重视实验室资源的管理,这主要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设备;再有是技术队伍;第三个就是实验室运行机制。
在仪器设备共享方面,既要有共享的设备,又要有共享的人,因此要把设备与人的因素一起考虑进来,单纯强调设备的共享,则会使共享流于形式;应从设备、技术队伍、实验室机制三方面进行工作拓展。
走专业化服务的道路
对于不断完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制度建设的思路,马老师认为: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服务,而是服务加管理。因为对服务来讲往往是被动的,管理本身也是一种服务,但是却属于主动性的工作,要重视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另外,处里还特别强调要建立专业化的工作团队,号召大家都能够成为行业内的专家、走专业化服务的道路,这也是对服务层次的更高要求。
以往大家关注的多是单纯化的服务,而现在由于学校的资产越来越庞大,资源也越来越丰富,需要有一个部门对此进行专门的管理,并且能够通过管理为学校产生效益,这其实是对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大家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对于人员素质的提高,马老师他们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除积极鼓励处里人员在职攻读学位以外,还邀请专家来处里进行专业讲座;另外,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每年还与研究生院进行合作,聘请研究生来担任实验室助教;对于实验技术人员的选拔也已经面向社会进行招聘,并且要求学历都要在硕士以上。
找准自身的定位
对于实验室工作的重点由建设逐渐转移到管理,马老师认为这是形势所趋。过去高校实验室从水平到实验设备都属于短缺性的,经过近年来的高校评估和“211”、“985”项目的开展,各校对于实验室的投入逐渐加大,实验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实验资源也有了进一步的充实;另一方面,教育部质量工程二期对于培养学生的质量又有了特别的关注,因此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需要亟待提高的现状尤其需要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并进行有效地改善。针对于此,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相应地,对于实验室的充分利用也就成了各校工作的重点内容。
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实验室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是当前高校非常急迫的工作任务。实验室管理部门要为教学改革创造有力的条件,特别是现在示范中心的建设,就是需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各种条件来完成对学生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实验室管理部门应该考虑并且要做到的工作。
要完成上述工作,作为领导者,首先要引导处里人员找准自身的定位,这是非常关键一项工作。马老师说,各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基本上都在近几年经历了体制、机构的变化与调整,到目前为止,各高校对于实验室主管机构的名称还各有不同,这也是各高校由于自身情况不同、学科类型不同,而反映出对实验室工作的关注程度的不同。例如,实验室管理部门在教学型学校和教学科研型学校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所受到的重视也会有所区别,这也是现在造成实验室管理部门在各校的管理体制不统一的原因。
独辟蹊径的建设内容
山东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利用校园网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网络工作平台,其中还包括了实验资源共享平台,从网站的结构到功能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无疑反映了领导者高超的规划能力和严谨的管理思路,同时也说明了决策者具有超凡的眼光和与时代相契合的意识。对此马老师解释说:其实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俗话说“要想富(发展),先修路”,作为管理者,没有一个平台、一个工具是不行的,特别是对山东大学这种综合性的院校来讲,在济南就有六个校园,管理跨度非常大,所以充分利用网络这种现代化管理手段也就势在必然,这也是大家通过提高认识以后共同确定的工作方向。网络管理平台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处里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更大程度地拓展工作范围、提高工作水平。网站的完善不是一个人的功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工作成果。
“另外,我们注意到,要进行网络平台建设,还需要有全面的规划能力,这样做的效果也会更加突出,这也是需要我们不断继续探索的工作内容。”马老师说,“各高校都在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而我们在进行这方面工作时,感觉平台应该不仅仅是提供大型仪器设备的信息,还应该包括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的信息在内,要在平台上实现一个整体性的功能,只有功能模块化了,共享的机会才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