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进入学术研究层次的图书馆的建设——访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马路馆长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09-12-31 10:11 围观3538次

   人员精干的专业性图书馆

    首都医科大学校本部图书馆始建于1960年,以生物、医药卫生类藏书为主,属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术型、研究型图书馆。2002年新馆建成后馆舍总面积达到了14000平方米左右,首都医科大学校本部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为44名,属于人员偏少的编制。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馆长马路老师介绍说,在1991年她初到首都医科大学校本部图书馆工作时,馆舍面积仅仅为4千平方米,但那时的馆内人员却有60多名,所以,从馆舍面积与人员比例上看,现在学校图书馆的人员则更加精干。

    另外,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由于自身的专业性特点,馆内高层管理人员并没有像大多数高校那样,实行轮岗制,学校将图书馆定位于一个非常专业的位置上,对于管理者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其学术能力与专业能力,因此人员的稳定性、精干性为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先天基础。

   

    出色的个人能力

    马老师多年来一直在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担任着重要的工作,在1998年出任副馆长之前即作为馆长助理在实践中培养了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特别在2006年她正式继任馆长之后,这些前期的积累使之在全馆整体管理工作中显得游刃有余。马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围绕着自身的专业特长来运作,多年的实践经验与高水平的素养使其年纪轻轻便带领全馆上下取得了累累硕果。除图书馆内的管理工作外,对于学术上的研究,马老师也有着独挡一面的杰出才能,并以突出的成绩获得了学校领导的高度认同,像学校在国家统编(规划)教材的制订中,能够有资格成为主编、副主编的人数全校不会超过5人,而这里面就有马老师的位置。

   

   扎实的前期基础

   目前,学校图书馆人员的最高职称为正高级,馆内每50名人员即可有10名获得高级职称。从2000年开始,馆内人员渐趋稳定,馆员素质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马老师介绍说,从1992年开始,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就已经在积极争取教委的专项支持,并组织全馆人员学习计算机、参加各种培训,大刀阔斧地开展人员素质教育,这一阶段也是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重要的转折时期,正是通过这段时期的快速发展,使首都医科大学校图书馆能够早于其他学校,在五、六年前就步入到了稳定的成长时期,也由此开始,使图书馆的发展被提升到了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阶段。每每提到这些往事,马老师都会由衷地赞叹起前任老馆长的改革魄力和远大的眼光。

   

   馆藏建设的重要性

    马老师提到在图书馆开展资源建设时,通过多年的摸索发现了馆藏工作的重要性。而以往图书馆对于采编工作并不太重视,一般都认为情报室(现在称为参考咨询)很重要,但近年来随着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对于采编工作的重要性就很快地体现出来。

    由于学校对于图书馆工作非常重视,对于马老师她们的工作也是信任有嘉,一般图书馆提出的采购资金申请,学校都会支持批准。因此在学校充足的经费支持下,馆里的许多基础性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尤其近五、六年来,馆内资源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STM(科学、技术、医学)方面,国外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因此,馆里在引进时都会多方评估这些资源的优劣,通过资源建设小组的工作,听取专家的意见、选择适合本校应用的资源来进行采购,这项工作也成为了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制订《馆藏发展政策》

   通过更加成熟的资源建设体系,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越来越趋于科学化的发展,尤其在两年前,马老师她们还自己制订了《馆藏发展政策》,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该《馆藏发展政策》详细地规定了电子类资源所占的比例、各个学科所应占的比例、多少周期替旧等等具体内容,彻底杜绝了资源采购不合理的情况出现。

   在谈到制订《馆藏发展政策》的初衷时,马老师提到,由于她本身的专业就是医学图书情报,对于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有着先天的敏锐判断力;另外,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与其他市属院校、医科院校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马老师通过与诸多“211”、“985”院校的馆长们交流后发现:越是大型院校的图书馆、越是高水平院校的图书馆,对于自身的馆藏建设也就越加重视。这种现象深深地触动了马老师,并促使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专门展开了馆藏建设方面的研究,由此促成了首都医科大学校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出台。

   人才培养与服务意识

   可以说,随着首都医科大学校图书馆的稳步发展,学校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快速增加,虽然学校对于图书馆的投入每年都有大幅上升,按马老师开玩笑的说法就是:增长线呈45°在提高,钱花得是越来越多了。但是,马老师她们用自身所取得的大量成就,获得了学校对于图书馆各项工作开展的高度的认同;而学校各单位对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马老师认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凭借的就是全馆人员多年来的大量工作的付出。高水平的素养使他们从不会对读者说“不”,总是尽最大地努力为读者找出一条问题解决之路;在服务的深入中,他们的工作范围也早已超出了本校,许多解决问题的资源都是馆员们通过深入到其他院校图书馆系统中搜寻出来的。

   对于能够做到将触角深入到外校的工作能力,则同样是马老师她们多年来有意扶植的结果:自从正式出任馆长以来,马老师便多方争取培训经费,先后从人事处和基教处争取到了人才培养的资金,并将馆里年轻的老师们派到了清华、北大等各高校图书馆去开展短期的工作学习,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有效提高了馆内人才队伍的实力,还通过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与各校图书馆建立起了深厚的人脉基础。因此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可以做到外校去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为读者提供的数字资源的服务中,图书馆还免费负责对读者进行各种培训,包括了集体性的讲座、上门单独培训等等各种适宜读者需求的服务形式。其间,为尽最大努力让读者能用好各种数字资源,许多馆员甚至会帮助服务对象进行系统安装、网络调适,甚至连计算机杀毒等工作也会无偿去做。这种强烈的服务意识,正是多年来马老师她们一直所着重培养的内容。为此,正副两位馆长还曾多次亲身担任员工培训讲座的主讲,马老师给大家讲管理、情商、智商和如何接待读者;而副馆长则专门针对服务态度等问题给大家提供指导;甚至馆里还会在每周三组织员工们学习服务礼仪,内容涵盖了如何穿着、如何待人接物等各项培训。

   提高馆内资源的应用价值

   首都医科大学有十三个附属医院、一个康复中心,这十四个单位都是独立机构,彼此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以前没有必要互相之间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在这种状况下,图书馆希望获得各单位外文期刊的目录都是非常艰难的工作。从2005年开始,马老师决心彻底改变图书馆巨资引进的外文数据库只能在校本部应用的现状,积极组织这十四个校附属单位一起出资共建数据共享平台,通过数年的努力,从最初的几家单位参与,逐渐发展到目前所有十四家单位的共同加盟。当时,为了能够吸引各附属单位参加共建,图书馆免费为共建单位图书馆制作了网页,对人员也免费进行培训,并且每年还会组织两次会议等等。正式通过各种的服务手段,吸纳了这些单位的共同加盟,事实证明,马老师她们所提供的外文数据库实实在在地给予了各单位以极大的帮助;同时,这些单位的积极使用也体现出了图书馆外文数据库最大的实用价值。

   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全馆工作稳定步入正轨之后,马老师在学术方面的工作能力也更加突显出来,她目前还同时兼任着学校信息管理系的系主任工作,这是一个新建的学系,并由马老师一手促成,虽然这副重担使得马老师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但前期在图书馆培养完善的师资力量也同时成为了新学系建设的“利器”,这也让马老师感到非常地欣慰。当初为了培养馆内年轻人才队伍的学术水平,马老师可谓是用心良苦;而这些年轻馆员在学习上也格外地积极和认真,不管安排下来的工作有没有报酬,他们都踏踏实实地去努力完成,像查新工作、制作各种讲座、在马老师指导下完成课件和教材的编写等等,他们甚至可以完全用英文为留学生们讲课。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积累,图书馆拥有了一批高素养、学术型的人才,他们一方面是馆内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另一方面,也完全具备了讲师的实力与资质,可以随时走上课堂完成教学工作。

   从2006开始,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开始着重其研究能力的发展,并开设有馆级研究课题;同时,马老师还大力支持馆员们积极参与、申报馆外的研究课题,尤其是2009年,图书馆居然中了五个校极研究课题,这样的实力和水平引起了全校各单位的关注。成绩面前马老师她们并没有停步不前,她们甚至还去申报了市教委的研究课题,并希望能够通过带着队伍开展研究的形式来加强图书馆的学术能力的提高。在学术研究开展的同时,图书馆也一直在积极地为学校的科研提供服务,并利用充足的文献资源优势,为学校的科研、决策来提供相关服务。

   完善网上信息服务体系

   一直以来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都在大力发展数字资源的建设,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逾3万2千余种,电子图书26万余种,形成了以医学文献为主体,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报纸合订本、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文档等在内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与此同时,随着数字资源的增加,数据库也相应地增加了许多,但这种情况对于读者来讲却是不利现象,单个数据库内容的检索会变得非常不便,因此资源的整合也成为了图书馆馆建设的重点内容,图书馆设立的自动化部正是针对此类情况的出现而开展工作的。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数字资源的整合,图书馆提供的网络信息服务,可以使师生们在校园网上的任意客户端自由访问50多种数据库资源,并可自行预约和续借图书。图书馆网上选书系统、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学术资源门户网站Metalib / sfx、研究生学位论文库、中医古籍库与解剖资源库等特色平台和数据库,形成了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较为完善的网上信息服务体系。

 

   光彩夺目的集体

   马老师在访谈还特别提到,队伍素质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对外读者服务上,也同时保障了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内部的和谐与团结。在这里,工作能力的培养和各项业务的学习不仅不会成为员工们的负担,还同时大大加强了这个团体的凝聚力。马老师非常注重劳逸结合,一方面她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工作潜力,用人用到“极致”;另一方面,温馨、人性化的文化生活使大家增加了感情上的交流,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的员工们不仅工作上人人是把好手,在生活与艺术上也同样活得有声有色,在各项组织活动中,他们可以是巧手园艺师、烹饪美食家、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纵情山水的摄影家……“北京市教育工会先进工会集体”、“首都教育先锋先进集体”的荣誉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当之无愧。

   在默默的奉献中,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日益蓬博的生命力也更加光彩夺目,从馆内技术完善到学术研究、再到各种组织生活,各种荣誉、各种奖项的获得也越发引人瞩目。像图书馆制作的课件曾参加北京市的课件比赛,居然以兼职老师参加选修课的身份获得了大奖;而且每隔两年就获得一个学校成果奖项已经成为了图书馆的“特权”,这些成绩都令其他单位的老师们感到惊讶和不可思议。

   未来工作目标

   对于未来学校图书馆和新学系的发展,马老师的设想是要一方面不断提高图书馆的学术性,把研究能力再度提升上去;而新学系的工作开展则可以在这方面带动图书馆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校长也提出要通过办这个系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这不仅包含着图书服务,也包含着情报服务、情报分析,是要为学校的科研、决策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另一方面,马老师也希望图书馆能够培养出二到三位硕士导师,这些人员可以通过带授研究生来提高自身的水平;而研究生也可以协助这些老师开展更加深入的课题研究。

   对于机构间的协作,包括首都医科大学本校与附属单位的协作、与市属院校、国内医科院校的合作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现在马老师正在主持一个市教委委托的虚拟咨询平台的建设项目,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能够为市属、市管三十多个院校提供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和实时咨询。

 

                                                                                   撰稿 籽言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