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讯】(记者 张莹)马池口中学是一所拥有57年历史的老校,于2013年8月搬入新校区。新校区秉持“细致健康校园 绿色发展空间”的理念,逐步投入节能减排装备。为此,本网记者采访了马池口中学教学装备管理相关负责人,来了解马池口中学如何将新时期的新建校,打造成一所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学校。

节能减排示范校 低碳环保环境美
马池口中学作为节能减排装备示范校,一直致力于学校的“绿色”建设。说起学校的节能减排装备,地源热泵就不得不提。学校使用地源热泵,取代传统的锅炉和空调。没有传统的锅炉房和空调,只需使用地源热泵从地下取热,即可达到冬天制暖,夏天制冷的效果。当走进教学楼,只需轻轻一按开关,师生们便能感受到夏日的凉爽,冬日的温暖。在师生享受高科技环保优势的同时,学校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室内温度取决于地源热泵的能量,室外照明则全部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在教学楼前面,能看见在教学楼楼顶有两块太阳能板。据马池口中学教学装备管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两块太阳能板,总共200平米左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形成庞大的发电系统,供应到学校外部照明、操场夜间照明和应急供电设备。除了这两块大太阳能板之外,学校还有一些照明灯,依靠自身具有独立的小太阳能板来供电。

学校的节能减排装备不仅可以提高绿色能源的使用效率,还可以变废为宝,将餐厨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在教学楼后面有一间大约10平米左右的平房,里面有一台大机器,为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全校师生开展 “光盘行动”,养成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但难免会有剩饭剩菜。为了杜绝浪费,学校将餐厨垃圾回收处理,将垃圾转化成有机肥。“机器每次工作可以处理100公斤的餐厨垃圾,每星期工作两次,即可完全回收再利用学校的餐厨垃圾。” 马池口中学教学装备管理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学校还使用了中水处理系统净化所有的生活用水,用于校园绿植的浇灌等。
一年来,节能减排设备的使用,在节能环保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全校15000平方米的供热面积,比中央空调供暖节约用电10万度;比锅炉供暖,每年节省煤炭40吨。每年减少污水排放13000吨;节约生活用水5000吨;每月节省电量3000度。
为了让家长放心将孩子送到学校新址,让孩子安心在教室上课,让老师放心组织教学活动,学校积极联系北师大校园环境方面研究的专家对学校进行更专业的测试。除人为难以控制的大气中的PM2.5超标外,校内外的甲醛、苯、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测量结果,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天然有机农作物 打造绿色试验田
马池口中学在教学楼后面的空地,规划出一块试验田,以班级为单位将试验田平均分配。每班一块试验田,由各班同学自己打理。试验田的灌溉是中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水,肥料是餐厨垃圾系统产生的有机肥,有机肥收获有机农作物。试验田的新土,逐渐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试验田的收获供应到食堂,同学们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都非常开心。


宣传活动勤举办 环保理念记心间
为了加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学校把环保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学校设立了环保教育宣传栏,为环境教育营造出浓郁的氛围。校园广播开办了固定栏目,及时将学校的环保活动反馈给师生。组织学生参加昌平区“节能减排”知识竞赛,补充了解节能减排知识。
学校环保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老师们将环保教育的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各科教师从自己的学科角度思考,开发《绿色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领悟课程更深层次意义。在采访中,了解到马池口中学教学装备管理负责人是一位语文老师,她说:“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当中,若是遇见和环保或者环境相关的文章,总会优先讲解,并进行相应拓展,来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这种环保教学意识,在马池口中学每位老师的教学中根深蒂固。如:音乐老师开发的《我环保 我时尚》,美术老师开发的《植树造林》, 数学老师开发的《我们的生存空间》等,形成无时无刻不在学生身边的绿色课程体系,成为学校独具特色的“绿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