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讯】(记者 黄磊)10月23日-25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CACIE)”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作为年会中的新增板块,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装备国际交流分会举办的首届“教育装备国际交流与发展论坛”,是唯一依托教育系统及促贸平台建立的国际级教育装备大会。在以“全球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15年会号召下,论坛以“教育装备的可持续信息化与国际化”为主题。
论坛现场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学校管理处处长陈东升、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主任丁书林、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孔令德和百余位中外教育装备领域专家、学者、学校领导、企业代表一同,就国际教育装备领域最前沿的课题及技术进行探讨和交流。论坛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装备交流分会理事长韩呼生主持。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陈东升处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陈东升处长在致词时强调,要把握基础教育装备工作的新形势,他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装备工作为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由于物质基础薄弱和发展阶段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教育装备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装备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与前提,在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对装备工作改革发展提出了机遇与挑战。”
中国工程院李伯虎院士
当今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并符合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工程院李伯虎院士指出,“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关乎到我国长远的发展。教育需要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化的教育装备,来构建新型的学习环境和模式,以支持和适应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曹志祥主任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曹志祥主任在调研时发现,我国确实存在着教育装备“有不一定好、好不一定够、够不一定用、用不一定对”的问题,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在他看来,技术上的差距好弥补,主要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缩小思维上的差距。他指出“推动教育装备升级要有新理念;推动教育装备融入课程要有新思路;推动创新人才培养要有新举措,这些都是需要装备部门与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未来共同研究的问题。”对于我国教育装备如何走出国门,曹志祥主任指出并不是靠装备本身的工艺、质量和先进性,而是要与我国优质的教育内容相结合。“装备要有生命,一定要给其赋予内容!”他说。
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丁书林主任
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丁书林主任表示,目前我国对发达国家教育标准的研究还有着较多的欠缺,不论是从历史发展还是从现实来看,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了解国际先进技术都是十分必要的。他提出:“我们要努力搭建教育装备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要努力构建教育装备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体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于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于未来人才培养。”
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郑志明教授
此外,本次论坛还举行了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教育装备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郑志明教授在致词时提出了“教育装备在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哪些支撑作用”;“如何将教育装备高效的使用”;“如何应对当前形势下教育装备快速、高质发展的要求”;“教育装备建设的标准化与体系化”等一系列值得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