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教育改革应当重新审视“互联网”与“+”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5-11-19 09:32 围观371次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经历了三通两平台、智慧校园、微课、慕课、网络备课等技术及理念革新,但信息技术尚未促进教育的革命性变化。”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巡视员王键,分析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正在面临的阻碍。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两大障碍,一个障碍是企业还没有真正找到信息技术服务教育的关键;另外一个障碍来自教育本身,教育就像一堵围墙,将企业排斥在外,很多企业对教育信息化的探索和实践,都没有被主流教育认可。由此,他指出“十二五”期间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做“教育+互联网”。

  “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互联网”本质上相同相通,最终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但从行文顺序也可以品味出两者具体含义上存在差异。“互联网+教育”突出的是互联网对教育的改造,助力其带来创新和升级。而“教育+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是,立足于教育内部审视教育信息化,从教育系统自身需求出发开展顶层设计,以问题导向、自建自用为建设思想,从而导致教育信息化只追求最先进的技术,并没有为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互联网+教育”不是互联网技术+教育,而是互联网思维方式+教育。建设教育信息化发展不是互联网适应教育,而是教育适应互联网,所以不能按照过去封闭的方式去做。应该立足全社会审视教育信息化,而不单是教育本身;从规划思路上看,应该是从社会整体需求出发来开展顶层设计;从建设思路来看,应该以应用导向、购买服务的方式来促进教育信息化;从目标预期来看,应该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从实际结果来看,应该是开放体系,将重点转移到教育自身变革而不是技术变革。


  跨界融合是教育发展的最好途径


  跨界融合是 “互联网+”的重要属性,“互联网+教育”不能局限于教育本身,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任何事物内部都很难发现驱动变革的动力,所以“互联网+教育”需要余集的思维方式,需要更加开放,需要跨界融合才能促进教育本身的变革。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打开方便之门,强调顶层设计,并设计企业、社会参与教育的规则。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企业要自主发现商机,打破教育壁垒,创新商业模式,进入“教育围墙”;另一方面学校要先行先试,探索符合现代消费观念的“互联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总之,“互联网+教育”模式要改革创新的话,实际上就要融合全社会的力量突破教育的围城。

  政府推动的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互联网”,社会推动的叫“互联网+教育”。期待“十三五”期间全社会跨界融合,更好更快地推进“互联网+教育”。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责任编辑:黄磊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