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全国“互联网+教育”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现场会召开之际
草长莺飞四月天,山花烂漫迎客人!
在这个最美的季节里,全国各地的教育精英齐聚文登。
4月9日,全国各地教育局、教科院、研究室、教培中心、中小学校的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汇聚一堂,参加在文登召开的全国“互联网+教育”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现场会,聆听最先进的“互联网+教育”理念,展示交流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的成果。
会上,文登教育局做了“微课教学研究,我们在路上”专题汇报,介绍了两年来,文登部分学校开展微课教学法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的成果。
让我们聚焦“互联网+教育”,领略文登微课教学法课堂教学实验的魅力。
会议期间,来自青岛的老师与何聚厚(左一)教授就“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等问题进行交流。
与会者在讲台上跟专家张渝江交流。
与会人员与乜勇(右一)教授现场交流。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观摩了文登部分学校的微课教学。图为第二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郭金波正在做微课教学展示——阅读交流《城南旧事》。
实验中学数学老师于君正进行微课教学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与会人员进入课堂观摩。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观摩了实验中学地理老师刘军丽的微课教学展示课——《地形图的判读》。
与会者认真听讲。
“变革”+“创新”=深度融合
——微课教学法的诞生与定位
对于实验中学、七里汤中学、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等7所学校的微课实验班的学生来说,他们比普通班的学生更幸运,他们最早接受“信息技术”教学——微课教学法。这是近年来,文登教育教学改革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凝结着教育系统教职员工的心血与付出。
近年来,在教育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影响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文登坚持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探索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运行机制,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助推学科教学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2009年,全区课堂教学改革启动。
为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活动少”、教师目标意识差的现象,文登启动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强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意识。
在探索、研究中,教育部门发现虽然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得到了保证,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也用到了课堂中,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形似而神不似”的问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走过场,课堂教学活动仍有很多低效、无效环节,这些问题最终聚焦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落实上。
改革的过程总伴随着困难与阻力,需要不断探索。
2012年,全区课堂教学改革又向纵深推进。
文登在义务教育学段启动了“区域推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实验研究”,以“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研究为切入点,利用3年时间,通过课题研究实践,让教师确定准确、清晰的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评价方式,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清晰目标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蓝图绘就扬帆起航。
在先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区教研培训中心组织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带着思考与困惑先后多次到上海、深圳等省内外进行观摩学习,并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听取专家们的报告,对“微课” 和“翻转课堂”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
“‘翻转’是为了更好的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这一理念与文登推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是一致的。”区教研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基于正确的认识,区教研中心以“微课教学法研究”定位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研究实验聚焦在“微课开发与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方法。
自此,“微课”这一名词进入实验学校的课堂,成为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2015年,文登申报的“微课开发与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成功立项,成为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十三五”重点课题。
“投入”+“共研”=优质资源
——微课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硬件建设高标实用是实施微课教学法研究的保障。
两年来,文登先后投入大量资金,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打造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模式,为班级学生进行视频学习提供网络保障。目前,全区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班班通安装率均达100%。各学校主动适应微课教学法的需要配置录制设备、语音设备等,为教师打造优质微课资源提供保障,全区录播教室配备率也达到100%。
在此基础上,文登通过招标选择了青岛东方图书公司开发的阳光微课平台作为微课资源的承载平台。目前,已经构建起“学科-章节-知识模块-知识点”的平台框架设计,共有注册教师1230名、学生5200位,上传近2000个微课资源包。此外,区教研中心还通过云盘共享、QQ群等进行资源共享与交流。
《背影》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课。近几天,实验中学语文老师鞠荣芳正在做准备,她没有匆匆查笔记,找书本,而是轻点鼠标,进入“阳光微课平台”很快就看到了这一课的微课资源包。鞠荣芳介绍说:“这一平台是一个共享的平台,我不仅能上传我制作的微课,而且能看到全区、全省甚至全国最优秀的微课资源包,有利于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有了这一平台,学生在自己学校就能得到最优秀的微课教育。”
丰富、成系列的优质微课资源,是微课教学研究实施的关键。全区阳光微课平台中的2000个微课成果弥足珍贵,这其中凝聚着教育系统全体教师的心血与付出。
近年来,在外出观摩学习的基础上,文登多次邀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使教师全面掌握微课制作技术,熟练掌握喀秋莎、皮影课等录屏软件,正确使用录像机、高拍仪、微课笔等制作设备。
为保证微课教学法实验研究的顺利开展,区教研培训中心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骨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在梳理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确定需要制作微课的知识点,构建微课知识点谱系,形成相对完整的微课内容体系。
为激发全区教师开发微课的积极性,实现区域微课资源共享,区教研培训中心以“比赛”为抓手,全面提高微课制作的水平和质量,为微课教学法实验研究稳步推进提供保障。自2014年8月起,区教研培训中心先后举行了4次微课作品评选,共对4000多个参赛作品进行了评选,大量微课资源的开发,为文登微课教学法实验研究提供了丰富便利的教学资源。
为提升微课资源优秀率,文登探索建立了“微课教学法研究共同体”,建立了跨学段、跨学校、跨年级、跨学科的大教研制度。安排实验校间定期开展“研讨课”活动,组织区内校际之间实验教师集中观摩研讨,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对话、碰撞,实现校际之间的互动交流。此外,校内、校际之间不同学科的实验教师不定时地“走班听课”,互通有无,开拓视野。
同时,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文登将微课教学法的教学基本流程分为自主学习和研讨理解两个阶段,确定了“两阶段八环节”基本模式,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
“魅力”+“活力”=课堂效率
——微课教学法的应用与成果
伴着俄罗斯民歌的旋律,看着美丽的俄罗斯风光,实验中学初二三班的学生踏着节拍拍起了手,与此同时,枯燥的地理知识已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学生的脑海中——这就是一节微课堂。微课结束,任课老师徐明娟进行了随堂小测,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率极高。
采访时,实验中学初二级部负责人荣凤志介绍说,微课教学法实施至今,所有参与实验教学的老师、学生都对这一新课题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
对于老师来说,通过阳光微课平台,实现了全区教学经验的共享;通过阳光微课平台,进一步补齐了老师教学工作的短板;通过阳光微课平台,进一步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通过阳光微课平台,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更贴近,更及时了。
对于学生来说,微课里的小视频、精美的动画将一节节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魅力,课堂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有了,效率也就提升了;如果有不懂的知识点,学生课后还可以再次翻阅微课资料,还可以进入“群”,与老师同学讨论,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对于家长来说,微课教学法的推广,减轻了家长的压力,他们再也不用为辅导孩子发愁了。英语老师会把新单词的发音及早制成课件,共享到阳光微课平台;语文老师会提前录制好微视频,协助孩子完成生字默写等作业……
区实验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学校的历次考试成绩证明,参与微课教学法实验的班级优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班级。
互联网改变生活,互联网更促进教育。
采访时,区教研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互联网+教育”现场会选择在文登召开,这既是对文登以往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今后工作的鼓舞和鞭策。他们将把握这一机遇,通过专家的理论讲解和专业指导及与同行们的探讨交流,认真学习掌握“互联网+教育”在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中的方式方法,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下一步,将在教师中做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工作,加快推进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打造高效智慧课堂。同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问题的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