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河南大学体育论坛580*60 第六届图书馆论坛580*60

互联网教育最大优势在于尊重个体需求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4-07 09:18 围观384次

  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

  一个巨大的优势就在于,

  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一个个体,

  更加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需求,

  更为精准地为每一个生命做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有时候我们会被技术绑架,

  技术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是要让它在教育里真正发挥本质作用。

  

文| 王殿军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壹

  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自身

  面对互联网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很多人只考虑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这是不客观的。凡事都要一分为二,事物不可能都是优点,没有缺点。了解一个事物,必然要全面地了解它的优缺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使用它,甚至要利用它的优势来抑制它的缺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的方方面面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这是大家能够看得见,想得清,体验得到的变化。但是在我的认知范围里,这些我们能感受到的,或者能够实现的变化,我并不认为是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来自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我们今天需要培养孩子哪些素质等,我们最大的挑战来自自身。人一出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要从零开始,而我们的社会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技术的发明创造,都在以迅猛的速度增长。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关系,从零开始学习却恰好赶上正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因而对于人们所需要积累的能力和智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学制问题就是个矛盾的关键点。我们的学制太长了,念一辈子书,工作没多少年就退休了,我们学到的知识又赶不上社会的需求。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至少在我的认知范围里,是回答不了的。

  真正的技术革命在于我们无需从零开始。从出生起我们就可以直接继承前人的智慧和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无论是人类自身还是科技技术都实现不了这个目标。

  贰

  智慧教育更强调高效、便捷、个性化

  今天的教育最不缺乏的就是理念,最缺乏的就是实践。未来不是向往和描绘的,而是应该用今天的努力去创造的。因此,在信息技术迅猛到来的时候,我想说说清华附中中做了一些什么。

  清华附中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了数字校园。学生们带着智能卡,在校园任何地方行走,他们一天的轨迹老师能看得一清二楚。孩子们吃了什么东西,点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这里面营养成分如何,我们都能够分析出来。如果智能设备坏了,通过手机就可以在网上报修。

  这些技术使得教育更便捷、高效,这是智慧教育的一部分。我们把人们的一些低效劳动变成高效的劳动,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教育。我特别认可一个观点:教育到最后,最核心的还是人和人之间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这是智慧教育机器所不能取代的。

  另外,我们提供了一个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云服务建立起来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在系统内,老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数据记录、采集和综合评价指导。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一直到毕业最后一天,在此期间产生的所有信息和数据都会被全方面搜集记录,并且分门别类进行管理。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观察一个学生的变化,最后依据此对学生进行及时地指导。这样一个体系的建立,让家长和老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每一个孩子的需求,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和精准指导。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应用方面,清华附中没有统一的模板,教学没有法才是常态。也许有些老师到现在还愿意用粉笔和黑板,我并不反对。在我看来,这种传统的模式之所以存在了那么多年,也有它的优势。

  每一个老师根据自己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本学科的了解,来设计适合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何使用技术,是否使用技术,这个都由老师自己说了算。这样才能真正尊重老师的个性。

  所以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一个巨大的优势就在于,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一个个体,更加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需求,更为精准地为每一个生命做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叁

  无论智慧校园多么高大上 教育不能被技术绑架

  智慧校园其实是数字校园的一个革命性升华。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使得我们能够用信息化或者现代化的手段,把学校的整个系统都置于一个非常智慧的形态下。具体来说,智慧学校其实是一个物联网,日后无论是教学、科研、管理还是校园的日常生活,都将处于这样的“网”中。

  智慧校园无论多么高大上,它有一个任务必须执行,就是要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服务。教育需要它的时候它就来,教育不需要它就靠边站。有时候我们会被技术绑架,技术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要让它在教育领域真正发挥本质作用。

  在清华附中这几年,我提出做教育需要承担三大责任:

  责任一,为领袖人才奠基。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和清华附中等一批优秀学校拥有着很好的生源,这些生源是优秀的人才苗子。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人培养成未来国家的栋梁,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如果我们把他们培养成考试机器,只知道追求分数的学生,就耽搁人才了。所以我提出名校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优秀的人,卓越的人。也许我们的中学不可能实现终极目标,但是我们要打好底,奠好基。

  责任二,服务社会。名校如果只做到上述那一点,我们要对它的知名度打引号。一个人如果只考虑自己未免有点儿自私,如果他能帮助更多人,能够对国家、民族甚至世界做出贡献,这个人才真正发挥作用了。对于学校来说也是同理,如果一个校长能把学校办得很好,说明职责已经完成了,这是一个合格的校长,但是我认为对名要校提出更多的要求。

  责任三,坚持走改革创新道路。在教育改革创新上,我们必须比别人早想一步,早走一步。作为清华附中的校长,我认为必须要坚持走改革创新道路。因为清华附中有这样的条件、师资、机会,甚至有这样的推动力,就必须做这样的事儿。

  肆

  学校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创新?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智慧教育的出现,可以让我们把这些责任做得更好。信息化、智慧教育一个很大的用处在于,过去不能实现的,现在可以实现了,过去做得比较低效的,现在变得高效了。

  以责任来说,谈起为领袖人才奠基这一点,更多的人想到的是,教育部在高考改革里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方面,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二十一世纪的素养等等。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应该具备的素养。但是没有回答教育人最困惑的问题——我怎么做才能使我的学生达到那个目标?

  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现在都出现一个怪现象,大家在提目标时都阐述得十分深刻、全面,但是在行动上大家基本上就不说话了。

  世界教育观

  比如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之后,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评价。所以清华附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一个综评系统,通过对于学生的行为的记录和分析,从而对其进行正确地引导,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系统内的评价是基于客观事实的,是对过程进行记录的发展性评价,提供的是动态的数据。

  这就是信息技术在人的评价和指导发展中发挥本质性的作用,这是清华附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创新行为之一。

  创新行为之二是开发了大学先修课程。现在国内许多名校高端的学生在做的两件事情,一个是为状元而努力,不断地复习早已学会的课程,一个是为竞赛金牌而努力。我希望这些学生能够学习走向大学、走向社会更加有意义的课程。

  为了满足学有余力高端学生的学习需求,2009年的时候,我学习美国60年代的经验,率先带领清华附中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大学先修课程。此后,有若干个大学觉得这件事情有意义,于是他们就一起成立了联盟,现在已经有十门课程出现,八门课程上线,上线之后解决了空间的限制。任何一个中国学生,不论他在哪里,只要他有能力学,愿意学,想学,都可以通过在线教育来学。

  伍

  技术再先进也无法完成教育的全部任务

  对于智慧教育,我们还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第一,教育不能只依靠技术。教育毕竟是人和人的关系,无论技术先进到什么程度,我们永远不可能把学校解散,永远不可能让老师失业。因为人和人之间的有些交流是互联网甚至机器人都没法解决的。单独的技术再先进也不能完成教育的全部任务,也无法替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尊重规律。育人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有其客观规律,技术的使用必须尊重规律。如果我们所使用的技术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这个技术就用错了。信息技术是用来提升教育内涵、尊重教育规律的,不是用来挑战教育规律的。

  第三,智慧校园应该做的是雪中送炭、无中生有的事儿。无中生有不是贬义,如果没有信息化技术,有些想法我们实现不了。比如我刚才说的综合素质评价,如果没有云服务,没有大数据,老师就只能纸记,很难统计、评价、比较、得出结果,也就没法指导学生发展。

  在未来,利用大数据,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发展,教育局可以了解所有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一个省可以了解各个市县的整体教育状况,这是一个本质性的变化。智慧教育更多要做无中生有的事儿,雪中送炭的事儿。锦上添花的事儿可以做一做,但那不是我们追求的。

  对于任何技术的发展,我们都要冷静地思考,审慎地使用。千万不要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发达,如果过分地追求技术,很容易把国家教育投入的方向引入歧途。现在教育的硬件投入实际上有些不太合理,什么时候教育投入到教师、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些软性设施上,什么时候教育的投入方向才是健康的。

  对于慕课(即MOOC,mass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V课(短小精炼的视频教学)、移动学习也好(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我们会利用,但是要把它们用得恰当合适。包括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尊重规律,有些环节是信息化的技术能够发挥作用的,有些环节还必须依靠人。

  ◎本文整理自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联络委员会和民进北京市委联合主办的2017智慧教育论坛,内容有删减。

来源:Master 责任编辑:云燕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九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