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智慧教育的“智慧”又会如何体现?8月16日-8月18日,2017中国青岛西海岸教育年会在青岛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联合青岛市黄岛区教育体育局共同主办。会议邀请了国内知名的基础教育专家、国外创新教育专家、各地市政府机构,以及来自教育一线的高校教授、基教领域校长和教师等,共话“未来学校与智慧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张新洲、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民书、青岛市黄岛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慧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民书致开幕辞
会议设置了主题报告、圆桌沙龙、现代学校联盟大讲堂、现代学校联盟特色学校校园展示等交流形式,与会嘉宾围绕“未来学校,风向哪个地方吹?”、“未来学校‘素描’”、“智慧教育‘智慧’在哪里?”、“未来学校整体转型提升之路”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青岛市教育学会会长、山东省政府督学曲黎明在报告中指出了智能教育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对智能化教育应解决哪些问题还知之不多,二是对智能教育的规划实施容易陷入传统思维模式,三是教育者的智能化素养未必比受教育者高。关于如何开启智能教育新时代,曲黎明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要更加注重立德树人,引领学生灵魂成长,同时也应更加重视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更加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变革的自信和力量。”
中国当代知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院、前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首席顾问左小蕾带来《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什么挑战与机遇》的主题报告。“现代技术、智能化的高度发展为人类带来了诸多焦虑”,左小蕾在报告中一一列举出新焦虑,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下,有新焦虑也有新机会,未来教育破墙而出!左小蕾指出,未来教育将突破束缚,学习将无界限!
“情感是可以计算的吗?是可以的!”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永峰带来《情感计算及其在智慧教育中应用》的主题报告。黄永峰在报告中,从情感计算是什么、情感计算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黄永峰举例说,通过一个人网络上对购买一部手机后的评论,就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解读出这个人的情感。智慧教育最关键的就是智慧,情感计算可以通过大数据反映出师生在教育、受教育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从而改变教育教学方法。由此看来,情感认知计算是支撑智慧教育的核心技术。
“教育大数据发现学生个性,洞察真实的学生。”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余胜泉以可汗学院为例,强调了可汗学院的意义并不在于微视频,而在于背后的大数据,为每个学生绘制的“学习路线图”,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及今后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等都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未来学校是文化建设的过程,是文化力量创造的过程。”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材审查教材委员会委员成尚荣在报告中举例说,清华附小要建一个未来学校联盟,在核心理念的选择上,清华附小回归到清华的历史中,将诚智教育定为联盟的核心。以此来看,未来学校其实就在它的历史传统的文化密码之中。
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共计有15位嘉宾进行了主题报告,在“圆桌沙龙”环节,成尚荣等嘉宾共同展望了未来学校校长的修炼之路。8月18日的现代学校联盟特色学校校园展示,嘉宾们对机器人、3D打印、VR等创客课程进行了观摩体验,近距离感受未来学校的智慧风向。
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普遍应用的背景下,本次会议力求近距离探析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探讨智慧教育在未来学校改革和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助力各级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教研人员,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汲取教育智慧。
在一个月后,为更深入探讨智慧校园的理论和实践,为未来教育前沿技术和产品提供展示平台,搭建政府与教育机构、企业之间的桥梁,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江苏省教育学会和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定于2017年9月19-21日在南京市共同举办“2017‘中国(南京)未来教育与智慧装备展览会’与‘未来教育:智慧校园高峰论坛’”。
届时将特邀教育部科技中心主任李志民、中国信息协会会长何翠芹、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国家信息中心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丁晓昌、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陆志平、江苏省电教馆馆长吴胜东等国家有关教育部门领导、著名学者及行业专家、全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装备采购部门负责人、各级院校校长、供应商及媒体等齐聚一堂,共商未来教育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