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4-20 14:34 围观7786次

   (讨论稿)

  为深入推进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精神,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一、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在教育科学、学习科学和管理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重构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设目标如下:

  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实现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到教育活动的智能化。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着力打造网络学习空间,改变师生交流方式,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

  创新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优化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教研与培训等业务管理类信息系统,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评价和服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

  打造典型示范意义的特色。结合各地实际条件和发展目标,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资源共享、应用融合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研究性、示范性应用,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智慧校园,引领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和发展。

  二、建设原则

  坚持开放多元。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的基本单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不同区域不同学校要广泛学习吸收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通过教育应用创新,形成新方法、新流程、新结构,支持教育改革与发展。智慧校园建设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政府主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与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

  坚持融合创新。要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智慧校园建设关键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应用驱动的基本原则,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目标,从信息化应用需求出发,整体规划、有序实施,通过应用服务的智能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的智慧校园。

  坚持区域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要与当地智慧城市和社会整体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避免出现“信息孤岛”。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总体规划设计智慧校园基本要求,通过研究、试点和示范引领,促进区域内学校的合作,具有通用流程、高度共享需求的应用系统,采用教育云公共服务模式,具有校本特色的平台系统,采用自建模式,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分)

一、师生发展(30分)

学生发展

15

教师发展

15

二、应用融合(60分)

管理应用

20

教学应用

25

应用服务

15

三、资源共享(40分)

建设模式

20

共享模式

20

四、基础支撑(40分)

信息基础设施

10

信息终端

6

多媒体教室

8

智慧教室

6

创新实验室

5

智能安防系统

5

五、组织保障(20分)

信息化领导小组及相应机构

8

机构人员

5

经费保障

7

六、特色创新(10分)

课题研究

2

特色应用

3

创新机制

2

创新成果

3


江苏省义务教育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 标 内 容

分值(分)

一、师生发展(30分)

学生发展(15分)

①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2

②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

③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

4

④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

3

⑤近两年内学生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获奖

3

教师发展(15分)

①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善用技术教学,善用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

2

②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4

③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6

④有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奖。

3



①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提供信息检索、统计、日志管理等服务,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门户信息及时更新。

4

二、应用融合(60分)

㈠管理应用(25分)

②单点登录,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能将各种应用系统无缝集成。

3

③有并使用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办公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成绩与学分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选课管理系统、学生成长档案系统、教师评价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智能决策系统等管理模块系统。利用数字教务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为师生提供查询服务。各网络空间和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并与省、市区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及服务互联互通。

13

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具有基于大数据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5

㈡教学应用(30分)

①为教师提供专题性素材、知识点学习(探究)工具、学科编辑工具(自主研制微课)等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平台,能将资源库、题库有机集成,支持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融合。具有备课结果的上传、浏览、查看、下载、统计、评价等功能,且能有机集成到教师网络空间中。

5

②积极开展智慧课堂研究,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有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各学科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泛在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6

③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应用交互式设备和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进行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

6

④运用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精准反馈,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5

⑤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开通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

5

⑥以电子书包、手机移动学习终端为载体,帮助学生利用移动学习系统,通过电子教材阅读、教学视频点播、作业下载等功能,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个性化学习。

3

㈢应用服务(5分)

用专用APP和微信关注两种模式实现智能手机的免费接收信息,进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包括交流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等。

3

提供校内外科学、文化、艺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信息发布功能。定期开展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等课外活动,并发表相关报道或文章。

2

三、资源共享(40分)

建设模式(20分)

①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采用区域统建模式,通过江苏教育网实现省、市、县(区)教育资源中心互联互通,学校主要建设校本资源。资源建设与“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同步推进。资源平台无缝嵌入教师、学生空间,能实现资源个性化展示及定向推送等功能。学校按照区域教育资源中心的技术标准及整体规划建设校本教育资源中心,并与区域教育资源中心无缝对接。资源全面系统,内容涵盖学校全学科、全学段。

12

②教师个人空间是进入包括校本资源平台等各类信息化应用的唯一入口。资源平台的各类功能应能方便教师使用、鼓励教师共建共享资源。

4

③区域建有数字图书系统,支持数字图书与学校纸质图书管理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有统一的信息门户网站,能实现用户统一查询、浏览数字图书资源和纸质图书简介,并支持移动阅读。数字图书内容应包含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不同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图书馆各类资源每年应有更新,能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

4

共享模式(20分)

①教师100%能通过教师个人空间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使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50%的教师能运用远程教学系统开展远程互动教学,通过视频直播、远程互动等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

10

②学生个人空间嵌入学生远程学习平台,提供课程选修、在线学习、配套资源推送等功能,为探索个性化学习、翻转学习、深度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提供支撑。所有学科都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选修课程资源。50%学生通过远程学习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深度学习,获取学习资源,并能与同学、老师开展远程互动,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8

③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对教师使用资源、共享资源均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资源建设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2

四、基础支撑(40分)

信息基础设施(10分)

①校园网能满足“智慧校园”管理、安全与教学等功能要求,接入江苏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学校网络出口配置固定教育网IP地址。

5

②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3

③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数字广播系统、数字电视系统和数字会议系统。

2

信息终端(8分)

学校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教科研业务部门至少配备1套含办公用电脑、打印机及其他日常工作所需的常用信息化终端设备。配备能支撑对全校学生成绩分析,每个年级配备一套A3高速扫描仪,每500学生配备一套A4高速扫描仪。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购买服务。

2

②学生的移动学习终端数能足够支持学生学习;教师数与教师使用终端比例不低于1:1,拥有支撑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

3

③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等)至少配备一套为全体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的公用终端(如触控一体多媒体服务终端等)。校内智能一卡通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访客管理、学生自助服务等诸多功能。一卡通终端数量不小于全校师生数的20%。

3

多媒体教室(6分)

①每个教室配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实现互动教学功能,满足教学需求。

4

②具备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教室内主要电子设备的集中控制。

2

智慧教室(6分)

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教学班级数的1/3。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区以及第三方服务,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实现深度学习、翻转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成绩,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4

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一间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改进服务。

2

创新实验室(5分)

借助人机交互、传感感应、三维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建有智能机器人、生命科学、动漫制作等智能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

5

㈥智能安防系统(5分)

有独立出口的必须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配有统一上网管理设备,可控制和管理对互联网的使用,功能包括对网页访问过滤、网络应用控制;或通过区域统一上网认证进行上网。校园网必须配备日志记录和查询系统,并保存至少60天的网络日志。

2

建有一套智能校园安防系统,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安防系统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电子监考、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统一管理和控制。

2

有条件和特殊需要的学校,可以部署消防报警系统、紧急广播与疏散系统、视频智能识别系统、应急(紧急)定位求助系统和其他特殊类型安防子系统。

1

五、组织保障(20分)

信息化领导小组及相应机构(8分)

①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2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

4

②学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校长每年至少参加1次区县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与学习,达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

4

机构人员(5分)

①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职能明确并常态化开展工作。

2

②有专业人员负责,24个(含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应配备4名及以上专(兼)职工作人员,24个教学班以下学校应配备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专职管理人员需持市级以上(含市级)相关证书。

3

㈢经费保障(7分)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教育经费预算, 学校用于数字资源、数字化实训系统的建设经费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10%。设立运维专项资金,每年投入的资金不少于信息化总投入的5%,且逐年增加。

7

六、特色创新(10分)

㈠信息化科研(2分)

有省级及省级以上立项信息化专项科研课题不少于1个,进行了开题论证,取得阶段性成果。结题成果鉴定为二等奖(良)以上,获省级以上信息化单项和综合荣誉。

2

㈡特色应用(3分)

①参与信息化企业、高校、政府信息化合作的前沿教育信息化实验项目,持续3年以上,并取得创造性成果,得到市级以上行政和相关部门认可并推广。

1

②推广使用创客空间,智能教室等新兴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将3D创意、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1

③参加省、市组织的教学能手大赛、信息化素养大赛等活动并获奖。

1

㈢创新机制(2分)

有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学校自制优质资源被校外广泛利用,并有一定范围知名度。

2

㈣创新成果(3分)

①有根据学校办学特色而独立开发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持续使用3年以上,覆盖全体教师或学生。

1

②网络文化建设具有特色,使用社会化媒体有创新:APP,微信,微博等。

1

③智慧课堂研究和大数据应用卓有成效,有一定的影响力。

1


江苏省普通高中教育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 标 内 容

分值(分)

一、师生发展(30分)

学生发展(15分)

①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2

②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能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常见软、硬件问题。

3

③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选修课程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

4

④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数控工具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

3

⑤近两年内学生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获奖。

3

教师发展(15分)

①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善用技术教学,善用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

2

②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4

③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6

④有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奖。

3



①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提供信息检索、统计、日志管理等服务,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门户信息及时更新。

4

二、应用融合(60分)

㈠管理应用(25分)

②单点登录,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能将各种应用系统无缝集成。

3

③有并使用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办公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成绩与学分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选课管理系统、学生成长档案系统、教师评价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智能决策系统等管理模块系统。利用数字教务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为师生提供查询服务。各网络空间和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并与省、市区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及服务互联互通。

10

④支持新高考模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走班听课排课系统。

3

⑤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具有基于大数据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5

㈡教学应用(30分)

①为教师提供专题性素材、知识点学习(探究)工具、学科编辑工具(自主研制微课)等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平台,能将资源库、题库有机集成,支持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融合。具有备课结果的上传、浏览、查看、下载、统计、评价等功能,且能有机集成到教师网络空间中。

5

②积极开展智慧课堂研究,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有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教与学方式。各学科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泛在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6

③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应用交互式设备和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进行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

6

④运用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精准反馈,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5

⑤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开通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

5

⑥以电子书包、手机登移动学习终端为载体,帮助学生利用移动学习系统,通过电子教材阅读、教学视频点播、作业下载等功能,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个性化学习。

3

㈢应用服务(5分)

用专用APP和微信关注两种模式实现智能手机的免费接收信息,进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包括交流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等。

3

提供校内外文化、艺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信息发布功能。定期开展文化、艺术、社会等课外活动,并发表相关报道或文章。

2

三、资源共享(40分)

建设模式(20分)

①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采用区域统建模式,通过江苏教育网实现省、市、县(区)教育资源中心互联互通,学校主要建设校本资源。资源建设与“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同步推进。资源平台无缝嵌入教师、学生空间,能实现资源个性化展示及定向推送等功能。学校按照区域教育资源中心的技术标准及整体规划建设校本教育资源中心,并与区域教育资源中心无缝对接。资源全面系统,内容涵盖学校全学科、全学段。

12

②教师个人空间是进入包括校本资源平台等各类信息化应用的唯一入口。资源平台的各类功能应能方便教师使用、鼓励教师共建共享资源。

4

③区域建有数字图书系统,支持数字图书与学校纸质图书管理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有统一的信息门户网站,能实现用户统一查询、浏览数字图书资源和纸质图书简介,并支持移动阅读。数字图书内容应包含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不同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图书馆各类资源每年应有更新,能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

4

共享模式(20分)

①教师100%能通过教师个人空间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使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50%的教师能运用远程教学系统开展远程互动教学,通过视频直播、远程互动等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

10

②学生个人空间嵌入学生远程学习平台,提供课程选修、在线学习、配套资源推送等功能,为探索个性化学习、翻转学习、深度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提供支撑。所有学科都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选修课程资源。50%学生通过远程学习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深度学习,获取学习资源,并能与同学、老师开展远程互动,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8

③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对教师使用资源、共享资源均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资源建设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2

四、基础支撑(40分)

信息基础设施(10分)

①校园网能满足“智慧校园”管理、安全与教学等功能要求,接入江苏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学校网络出口配置固定教育网IP地址。

5

②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3

③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数字广播系统、数字电视系统和数字会议系统

2

信息终端(8分)

学校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教科研业务部门至少配备1套含办公用电脑、打印机及其他日常工作所需的常用信息化终端设备。配备能支撑对全校学生成绩分析,每个年级配备一套A3高速扫描仪,每500学生配备一套A4高速扫描仪。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购买服务。

2

②学生的移动学习终端数能足够支持学生学习;教师数与教师使用终端比例不低于1:1,拥有支撑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

3

③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等)至少配备一套为全体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的公用终端(如触控一体多媒体服务终端等)。校内智能一卡通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访客管理、学生自助服务等诸多功能。一卡通终端数量不小于全校师生数的20%。

3

多媒体教室(6分)

所有教学班达到《江苏省高级中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所要求的“普通多媒体教室”标准。

4

所有教学班配备电子班牌,能实现学生考勤管理、选课走班管理、电子课表、信息发布等功能,满足江苏省高考改革后教育教学管理的需求。

2

智慧教室(6分)

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教学班级数的1/3。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构件、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区以及第三方服务,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实现深度学习、翻转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成绩,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室在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增加无线高密部署,配备每生一台移动终端,与教师端能进行各类媒体的互动教学。

4

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一间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矫正服务。

2

创新实验室(5分)

借助人机交互、传感感应、三维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建有智能机器人、生命科学、动漫制作、创业实训等智能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

5

㈥智能安防系统(5分)

有独立出口的必须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配有统一上网管理设备,可控制和管理对互联网的使用,功能包括对网页访问过滤、网络应用控制;或通过区域统一上网认证进行上网。校园网必须配备日志记录和查询系统,并保存至少60天的网络日志。

2

建有一套智能校园安防系统,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安防系统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电子监考、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紧急广播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2

有条件和特殊需要的学校,可以部署消防报警系统、紧急广播与疏散系统、视频智能识别系统、应急(紧急)定位求助系统和其他特殊类型安防子系统。

1

五、组织保障(20分)

信息化领导小组及相应机构(8分)

①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2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

4

②学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校长每年至少参加1次区县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与学习,达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

4

机构人员(5分)

①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职能明确并常态化开展工作。

2

②有专人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24个(含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应配备4名及以上专(兼)职工作人员,24个教学班以下学校应配备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专职管理人员需持市级以上(含市级)相关证书。

3

㈢经费保障(7分)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教育经费预算, 学校用于数字资源、数字化实训系统的建设经费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10%。设立运维专项资金,每年投入的资金不少于信息化总投入的5%,且逐年增加。

7

六、特色创新

(10分)

㈠信息化科研(2分)

有省级以上立项信息化专项科研课题不少于1个,进行了开题论证,取得阶段性成果。结题成果鉴定为二等奖(良)以上,获省级以上信息化单项和综合荣誉。

2

㈡特色应用(3分)

①参与信息化企业、高校、政府信息化合作的前沿教育信息化实验项目,持续3年以上,并取得创造性成果,得到市级以上行政和相关部门认可并推广。

1

②推广使用创客空间,智能教室等新兴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将3D创意、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1

③参加省、市组织的教学能手大赛、信息化素养大赛等活动并获奖。

1

㈢创新机制(2分)

有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学校自制优质资源被校外广泛利用,并有一定范围知名度。

2

㈣创新成果(3分)

①有根据学校办学特色而独立开发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持续使用3年以上,覆盖全体教师或学生。

1

②网络文化建设具有特色,使用社会化媒体有创新:APP,微信,微博等。

1

③智慧课堂研究和大数据应用卓有成效,有一定的影响力。

1


来源:高邮教育 责任编辑:张肖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2024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圆满结束
    江苏省教育厅04-08
    近日,由江苏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总工会...
  • 第十届江苏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苏州大学基地复赛举行
    江苏省教育厅04-07
    近日,第十届江苏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苏州大学基地复赛举行。来自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5市19所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参加大赛。本次大赛由基础知识测试、案例研讨和谈心谈话三个...
  • 江苏省教育厅召开2024年全省教育督导重点工作部署会
    江苏省教育厅04-07
    4月1日—2日,江苏省教育厅在南京召开2024年全省教育督导重点工作部署会。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全国和全省教育工...
  • 江苏省教育厅举行“教育强国建设江苏在行动”(南通专场) 主题新闻发布会
    江苏省教育厅04-01
    3月27日,“教育强国建设江苏在行动”(南通专场)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南通举行。南通市教育局局长成宾作综合发布,省教育厅办公室(新闻宣传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主持发布会。成宾介绍,“十四五”以...
  •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打造校地融合实践育人样板
    江苏省教育厅03-29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加强校地联动,推动实践育人活动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积极打造校地融合实践育人样板。组织融合,推动校地联动转变。共建校地联盟,全面启动青春社区行工程,“...
  •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江苏省教育厅03-28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突出品德教育、技能教育、劳动教育“三个维度”,体现教育教学...
  • 江苏师范大学全面启动学风建设创优工程
    江苏省教育厅03-27
    近日,江苏师范大学全面启动“1+3+N”学风建设创优工程,突出“一个引领”,聚焦“三个关键”,开展“N项活动”,进一步创建优良学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突出“一个引领”。学校以习近平新时...
  • 江苏省启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活动
    江苏省教育厅03-25
    今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切实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法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江苏省教育厅专门印发《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