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馒头界”还有多少违法使用添加剂的商家?
这一两年来,小小的红糖馒头一跃成为主食界的网红。焦糖色的外表、甜蜜的味道——让“馒头”这一传统主食被注入了某种流行基因,一时火遍大街小巷。从大小城市的早市到农村的集市,雨后春笋般开业的红糖馒头店门前,经常排着长长的队伍。
然而,近日的一则新闻却让这一“主食网红”一夜间有变成“网黑”的风险。
近日,浙江永嘉警方侦破了一个“问题馒头”系列案件,打击早餐摊位37个,抓了41人。据了解,这些“红糖馒头”加的不是红糖,而是甜蜜素,不法商家为了让红糖馒头色泽好看诱人,用酱油调出颜色,再用甜蜜素增加甜味,同时遮盖住酱油的味道。一些商家销售的白糖馒头里也加入了甜蜜素。
甜蜜素即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按照国内相关法律规定,在糕点、饼干、面包、雪糕、冰淇淋、饮料等产品中均被允许添加,国家标准为每公斤不超过0.65克。但是,甜蜜素不能用于馒头、包子等发酵面制品类,以及膨化食品、小油炸食品、肉制品中。
也就是说,这些用甜蜜素来蒸馒头的商家,其违法性质无疑,理应受到严厉打击。而且根据报道,这并不是一两家的“秘方”,甚至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行业内部分商家的潜规则。
有违法商家直言:“我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吃红糖馒头。”自家孩子不吃自家的馒头,可别人家的孩子呢?自家孩子又会不会去吃别人家的炸鸡、饮料?害人与害己,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而除了当地被曝出的问题外,民众更加担心的是,“红糖馒头界”还有多少违法使用添加剂的商家?
这起案件发生后,已经有福建、海南等地的食药监部门对本地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而作为“火遍全国”的网红主食,显然还需要更多地方的食品监管部门主动作为,加强监管检查——不仅是当下的“应景”检查,更需要之后的常态化抽检。
需要注意的是,有个别自媒体对此新闻“添油加醋”,把这些馒头称之为“毒馒头”,大肆渲染甜蜜素致癌、致畸的副作用,很多民众因此产生了恐慌情绪。但撇开剂量去谈添加剂的副作用,无疑是对食品添加剂的妖魔化,也导致了“红糖馒头”市场整体的信任危机。
甜蜜素作为合法添加剂,严格按照剂量添加于部分食品中,对人体基本没什么危害,民众也无需“谈虎色变”。无端怀疑、过分排斥,也不免中了某些营销号的毒。
归根结底,要让民众能够在市场上放心选购食品,需要行业内各个商家的自律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别干饮鸩止渴的傻事;更要依赖于监管部门严格执法,打击不法商贩,护卫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甜蜜素检测仪CSY-ST8甜蜜素检测仪能够快速检测甜蜜素含量(冷冻饮品、水果罐头、腌渍的蔬菜、腐乳类、面包、糕点、饼干、复合调味料、饮料类(包装饮用水类除外)、配制酒、果冻、果酱、蜜饯凉果、带壳熟制坚果与籽类)。
甜蜜素检测仪由光源、比色池、高灵敏度集成光电池、微处理器、全汉字大屏幕液晶屏、嵌入式微型热敏打印机、无线传输模块和集成芯片构成,可直接在大屏幕液晶屏上显示出被测样品中相关指标的含量,并打印出分析结果,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接口将数据传输到“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终端数据库进行分析。该方法单次检测成本较低、操作简便快速,方便执法人员或生产质控人员现场使用和车载使用。
仪器原理:被检样品中的相关指标成分与显色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特异性反应,可生成不同颜色深度的产物,这些产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会产生有选择性吸收,颜色的深浅即吸光度的高低与样品中该指标成分的浓度成相关性,并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因此检测的吸光度值经仪器内置的标准曲线软件自动计算可得出样品中该指标成分的准确浓度及是否超标的结果。
甜蜜素测试仪CSY-ST8甜蜜素快检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