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记第十一届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8-20 13:24 围观512次

  第十一届上青赛期间,朱雅芬在大师课上指导孩子们演奏

  在第十一届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以下简称上青赛)的赛场,和其他穿西装的男生不同, 10岁的贾粮宅身着一件中式风格的长衫。去年,他来上海参赛时也是穿着西装,拿下了第十届上青赛小奏鸣曲组别的金奖。今年特意换了一套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服装,是因为他要在储望华作品组弹奏《筝箫吟》,这是由作曲家储望华创作的一首中国钢琴作品。

  8月11日至15日,由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上青赛在上海举办。包括贾粮宅在内的1161名选手在上海参加了总决赛,他们来自全国25个省市。贾粮宅的家乡是福建福州,凭着天分和勤奋,他从福州来到上海,又从上海去了奥地利维也纳。今年2月,受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邀请,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组织了第十届上青赛的近40名获奖选手奔赴维也纳进行文化交流,贾粮宅也在其中。

  “内心有火花”的中国孩子

  今年2月,奔赴维也纳进行文化交流的中国青少年团队,由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陆海军带队,他们中最小的7岁,最大的十七八岁。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是奥地利最大的公立音乐高等院校,有近两百年历史,中国团队在这里听了大师课,欣赏了几场风格不同的音乐会,也举办了一场自己的音乐会,为外国听众弹奏钢琴曲。陆海军说,“外国的专家学者对这些中国孩子的评价很高,他们吃惊地发现,这么小的孩子,居然弹得这么好。”

  正是今年2月和儿子一起赴维也纳的音乐交流之旅,使贾粮宅的母亲刘莲妹产生了很强烈的“文化自信”感。她发现,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的教授,不仅知道中国音乐作品,而且谈起来头头是道,绘声绘色。“以前我们都是弹国外曲子比较多,既然外国人都懂中国的音乐,我们为什么不在钢琴上弹一些中国曲子?”刘莲妹并不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但因为常年陪着儿子上钢琴课,她如今已经能够为记者分析《筝箫吟》这首中国钢琴曲的特点和弹奏难度。

  在第十一届上青赛期间,美国钢琴家、教育家、伊斯曼音乐学院终身教授白瑞·施耐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黛博拉·莫里亚蒂,蒙特利尔国际音乐比赛第一名获得者、奥地利青年钢琴家娜拉·阿迦曼扬等,为本届的参赛选手举办了大师课,一对一指导选手们演奏。在黛博拉·莫里亚蒂看来,中国青少年在钢琴学习上非常投入,他们会努力地练习,很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件事。“中国孩子从小就在音乐上这么认真投入,这是好事情。”白瑞·施耐德在亲手指导了多位中国琴童后发现,虽然他们的才能和程度不同,但都会很用心地去学,有很好的接受能力,他能感受到孩子们“内心的火花”。

  充分挖掘钢琴这门乐器的特点

  为推广中国钢琴曲,上青赛特设了中国作品组和储望华作品组,其中储望华作品组,由作曲家储望华亲自担任主评委。第十一届上青赛艺术顾问、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唐哲表示,储望华创作的钢琴曲,对中国钢琴教育的贡献很大,“只要是学钢琴的中国孩子,肯定弹过他的作品,包括《红星闪闪放光彩》《南海小哨兵》,一直到《黄河钢琴协奏曲》等等”。在唐哲看来,在钢琴上演奏和创作中国作品,实际上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一个典型体现。

  第十一届上青赛的储望华作品组比赛结束后,储望华对选手们的演奏很满意,认为他们很好地诠释了作品,在技术和艺术上都发挥得不错。同时他也表示,一些选手会用弹古典小奏鸣曲的手法或者弹欧洲浪漫派作品的手法来弹中国作品,这就导致对中国民族文化韵味的表达有所欠缺。储望华还建议,在演奏他的个人作品和其他一些中国作品时,演奏者要充分运用钢琴这门乐器的特点,比如适当运用踏板使音乐色彩更加丰富,如果踏板用得太少,“听起来就比较干巴”。

  第十一届上青赛,福建省音协钢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一平是四手联弹和双钢琴组的评委。“音乐本来就是一种交流。双钢琴和四手联弹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一部作品,就会促使孩子们去寻求合作,而不仅仅是一个人对着一台钢琴。”朱一平建议,钢琴教育可以鼓励更多孩子去接触双钢琴和四手联弹,“它们和独奏是有区别的,钢琴有88个键,一个人用两只手弹,总有辐射不到的地方,两个人四手联弹,基本上能把高音、中音、低音全覆盖了;双钢琴演奏,则是两台钢琴的共鸣体。双钢琴和四手联弹,在挖掘钢琴的音响上更丰满,音乐表现更丰富”。

  学钢琴不一定要成为钢琴家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郭海洁在第十一届上青赛中担任儿童组的评委,她发现,有些孩子选择演奏的曲目难度有点大,是他们这个年龄无法胜任的。有些孩子过于追求速度,忘记了音乐,有些孩子因为多余的动作太多而产生了不必要的失误。

  连续10年担任上青赛评委的重庆音协副主席杨凡,是看着一些选手一年一年长大,并逐渐成长的。他也表示,演奏者上台后不要为了表现而表现,身体的表现是跟着音乐的气息走的,多余的动作势必会影响演奏。“现在的钢琴教育,要教育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美的音乐,而不是炫技。艺术不是体育,不一定非要追求难度系数,不要盲目追求高、大、快,而是用从内心流出来的音乐感染别人。”

  钢琴家、教育家、第十一届上青赛评委会主席朱雅芬见证了几十年来钢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钢琴热在中国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好像一夜之间孩子们都开始弹钢琴了。”朱雅芬说,这个时期,家长和孩子们学钢琴的目的还很单纯,因为喜欢,怀着满腔热情去学习。后来,因为艺术特长、高考加分等因素的出现,一些人学琴的目的就有了功利的成分。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工作者,朱雅芬一直建议学琴者,不要抱着太功利的目的去学,否则不会真的学好钢琴,也不会真正理解音乐的美好。“学钢琴的人,不一定未来都要成为钢琴家,或者从事这个专业。”朱雅芬说,“但是学钢琴有助于孩子人格的培育、素质的提升和内心的丰富,这正是美育教育的目的。”

来源:上海文联 责任编辑:杨静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