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山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 开启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新征程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9-03-14 14:19 围观627次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辑〔2019〕第9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18年12月25日,山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山东教育工作,全面开启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新征程。

  一、大会基本情况

  山东省教育大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工作部署会,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动员誓师会,开启了加快推进山东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的新征程。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主席付志方、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出席会议。会上,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青岛市、临沂市、山东大学、青岛大学有关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有关省领导,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市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省直有关部门、省属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各市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等参加会议。

  二、大会主要成果

  (一)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指出,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宽广视野,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会议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山东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进一步明确了山东教育的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凝心聚力,为把山东建成现代化教育强省而努力。会议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认为山东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必须加快从大到强的转变,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的工作重点,对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基础教育方面,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在推进优质均衡发展上下更大力气,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完成中小学未来十年布局规划,加快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的问题,为教育发展留足空间。在高等教育方面,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在鲁部属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10所左右省属本科高校,重点建设10所左右高职院校。推进全省高校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快调整优化高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支持高校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在现代职业教育方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立与普通教育并行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引导和支持,畅通多层次职业发展渠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在师资建设方面,发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积极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让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三)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方向引领,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会议指出,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为人民办教育的责任不能忘。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教育工作始终,尤其要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一大批坚决听党话、跟党走的有志有为青年,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既要抓紧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创新型人才,也要大力培养有理想、有素质、有技能的劳动者大军。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教育短板,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四)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改革创新“关键一招”,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会议指出,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必须着力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变为了应试教育而机械刷题、单纯灌输的方式,尊重教育规律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真正把教师的能力和潜能发挥出来。要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把管理更多放在政策、标准、规划、财政的引导上,放到事中、事后监管和信息服务上。要着力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深化中考、高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好教育”“好学校”“好教师”“好家长”“好学生”的评价标准,从根本上推动解决“五唯”的问题。要扩大教育开放,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注重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主动与国际、国内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在交流互鉴中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五)对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推动形成教育改革发展强大合力。党的领导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推动教育发展,不断营造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生态。各级党委要承担起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自觉重视教育、钻研教育,亲自抓教育,多和学校一起研究教育,当好教育工作的积极推动者、服务保障者。要切实抓好各类学校党建工作,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学校党建工作基础,牢牢守住学校意识形态阵地。要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党委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加大对学生和老师的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实施依法办学治校。要营造教育改革发展良好氛围,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最大限度凝聚共识。要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推动教育发展,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贯通,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教育,动员领导干部带头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主动当好校外辅导员。

  (六)为加快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推出多项重磅举措。研究起草《山东教育现代化2035》以及《加快推进山东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交全省教育大会讨论;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并颁布了《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出台了《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施基础教育“十大行动计划”的意见》,《关于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在加紧研制,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系统设计、谋篇布局,推动建设教育强省。

  三、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一)加快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推动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坚持转教育理念,转育人模式,转评价方式,变应试教育为全面教育,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立起来,把科学的教育评价指挥棒真正立起来。

  (二)加快从基本均衡转向高位均衡,推动教育实现更公平更优质发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发展更普惠的学前教育,确保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创新破解“乡村弱”“城镇挤”,坚决消除“大班额”,重点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创新破解“关爱少”“服务弱”,保障更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让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家庭学生等特殊群体,更多感受到全社会的关心爱护,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三)加快从产教结合转向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实现嵌入式特色化发展。深化供需融合,多育高端人才,优先布局发展亟需、影响未来的学科专业,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产业、乡村振兴、经略海洋等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研究领域。深化产教融合,多育齐鲁工匠,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通共融协同发展。深化要素融合,多出创新成果,强化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贯通”,打造政府、产业、科研院所、学校、金融、服务、用户“北斗七星”创新共同体。深化价值融合,多建良言实策,支持高校建设新型智库。

  (四)加快从要素拉动转向制度驱动,推动教育实现创新性开放式发展。健全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将“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落实好学校办学自主权,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倡导教育家办学治校。健全开放办学体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鼓励广泛参加国际交流合作;坚持“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加快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健全评价激励体系,坚决破除“五唯”枷锁,创新有效激励机制,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五)加快从基础保障转向优先保障,推动教育实现全方位可持续发展。强化教育发展“硬环境”,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评价,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优化教育政策“软环境”,研究好、制定好、实施好《山东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山东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改善教育发展“大环境”,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质量观、人才观,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用力,凝心聚力,共同办好新时代教育。

来源:教育部 责任编辑:方剑波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