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教育工作党委和区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一是开展创建工作。金山区以2020年申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目标,以资源配置、校际均衡、政府保障、教育质量四个方面为重点,对标31项指标,完成数据统计和测评工作。登记备案2018年监测指标未达标的28所学校,开展针对性的优化资源配置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建达标“一校一案”。
二是抓好3个“3”政策落地落实。抓好0-3岁托育服务,完善托育服务工作管理体系,成立区托幼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在全市率先完成幼儿托育服务市场排摸调研。做亮做实“金小囡”科学育儿品牌,累计参加早教公益人数达6万多人次,免费指导率达到96%。抓好3-6岁学前教育,本区共有公办园29所,公办园吸纳幼儿达86%。市一级园及以上18所,优质园比例迅速增长至62.1%。抓好3:30课后服务,制定《金山区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原有免费提供至17:00课后服务的基础上,为有需求的学生继续提供至18:00的免费课后服务。全区共29所小学积极开展“快乐30分”和至17:00的课后服务,比例达到93.75%,其中公办小学100%覆盖。共有26所小学继续提供17:00-18:00课后服务,公办学校开设率为84.62%。全区共有23所初中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参加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5.10%。
三是实施初中强校工程。优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布局,学生覆盖率提高至63.4%。以紧密型集团化办学为管理模式,以新优质集群发展项目研究为基本路径,充分发挥蒙山、罗星2所引领校的资源优势,重点加强6所市强校工程实验校建设。结合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攻关计划”“种子计划”,确保每所实验校都有一名市级“名校长”,不少于5%的教师成为市级“名教师”。计划通过3-5年努力,实验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明显改善、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特色明显增强,从而促进区域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四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关于金山区教育系统教职工选聘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按需设岗、鼓励流动、适当约束,促进教职工科学、有序流动,2019年推出170个岗位供系统内教职工跨校竞聘。启动区第七届“明天的导师”工程,评选出学科首席教师10名、学科导师104名、学科骨干686名;完善教师培养序列,评选出项目首席教师2名、项目导师9名、项目骨干6名。启动第三期“领军校长”“拔尖教师”高研班,遴选出14位“领军校长”、23位“拔尖教师”。从2012年启动高研班至今,8人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7人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3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面向全市柔性引进正高级(特级)教师9名,成立9个专家工作室,遴选并带教学科骨干教师115名,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五是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2017年9月原双管单位的党组织隶属关系全部统一调整至区教育局党委,教育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创新党建工作管理模式,成立6个区域党建共同体,尝试以网格化形式整体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今年3月金山区教育工作党委设立,进一步强化了“区教育工作党委—党建共同体—基层党组织”三级组织架构,针对区域党建共同体运行情况进行座谈研讨,积极研究探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新机制,开启教育党建工作新篇章。
下一步,金山区计划今年9月份召开金山区教育大会,落实落细全国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制定职业教育、融合育人、教师队伍建设等配套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和实施路径,逐步打造具有新型城镇化特质、理念领先、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办学先进的教育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