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金山区教育局多措并举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9-06-26 14:43 围观322次

  金山区教育工作党委和区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一是开展创建工作。金山区以2020年申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目标,以资源配置、校际均衡、政府保障、教育质量四个方面为重点,对标31项指标,完成数据统计和测评工作。登记备案2018年监测指标未达标的28所学校,开展针对性的优化资源配置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建达标“一校一案”。

  二是抓好3个“3”政策落地落实。抓好0-3岁托育服务,完善托育服务工作管理体系,成立区托幼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在全市率先完成幼儿托育服务市场排摸调研。做亮做实“金小囡”科学育儿品牌,累计参加早教公益人数达6万多人次,免费指导率达到96%。抓好3-6岁学前教育,本区共有公办园29所,公办园吸纳幼儿达86%。市一级园及以上18所,优质园比例迅速增长至62.1%。抓好3:30课后服务,制定《金山区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原有免费提供至17:00课后服务的基础上,为有需求的学生继续提供至18:00的免费课后服务。全区共29所小学积极开展“快乐30分”和至17:00的课后服务,比例达到93.75%,其中公办小学100%覆盖。共有26所小学继续提供17:00-18:00课后服务,公办学校开设率为84.62%。全区共有23所初中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参加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5.10%。

  三是实施初中强校工程。优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布局,学生覆盖率提高至63.4%。以紧密型集团化办学为管理模式,以新优质集群发展项目研究为基本路径,充分发挥蒙山、罗星2所引领校的资源优势,重点加强6所市强校工程实验校建设。结合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攻关计划”“种子计划”,确保每所实验校都有一名市级“名校长”,不少于5%的教师成为市级“名教师”。计划通过3-5年努力,实验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明显改善、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特色明显增强,从而促进区域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四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关于金山区教育系统教职工选聘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按需设岗、鼓励流动、适当约束,促进教职工科学、有序流动,2019年推出170个岗位供系统内教职工跨校竞聘。启动区第七届“明天的导师”工程,评选出学科首席教师10名、学科导师104名、学科骨干686名;完善教师培养序列,评选出项目首席教师2名、项目导师9名、项目骨干6名。启动第三期“领军校长”“拔尖教师”高研班,遴选出14位“领军校长”、23位“拔尖教师”。从2012年启动高研班至今,8人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7人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3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面向全市柔性引进正高级(特级)教师9名,成立9个专家工作室,遴选并带教学科骨干教师115名,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五是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2017年9月原双管单位的党组织隶属关系全部统一调整至区教育局党委,教育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创新党建工作管理模式,成立6个区域党建共同体,尝试以网格化形式整体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今年3月金山区教育工作党委设立,进一步强化了“区教育工作党委—党建共同体—基层党组织”三级组织架构,针对区域党建共同体运行情况进行座谈研讨,积极研究探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新机制,开启教育党建工作新篇章。

  下一步,金山区计划今年9月份召开金山区教育大会,落实落细全国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制定职业教育、融合育人、教师队伍建设等配套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和实施路径,逐步打造具有新型城镇化特质、理念领先、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办学先进的教育强区。

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责任编辑:方剑波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褚宏启:基教改革,千万别把师生折腾不休
    校长派05-23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禇宏启教育改革切忌大起大落、一惊一乍,教育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我们千万不要把师生尤其是把学生当成道具甚至工具折腾不休。我们在创新时必须牢记...
  • 江苏淮安启动基教装备示范区创建工作
    淮安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01-21
    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装备水平,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装备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淮安市教育局于近期下发了《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装备示范县(区)建设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