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全员覆盖”与“精准滴灌”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围绕组织建设、教学科研、宣传实践、咨询服务、队伍建设等,着力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实效。
——强化组织管理保障。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思政工作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成立学生工作委员会(下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听取心理健康工作汇报,专题研判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统筹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业者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工作职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工作制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试行)》等制度,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成立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具体负责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占地面积约840㎡,建设有预约等候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音乐放松室、沙盘辅导室、情绪宣泄室等15间功能室,配备音乐放松治疗系统、多通道生物反馈训练系统、VR虚拟现实运动放松训练系统、智能自信心提升训练系统等先进设备。既满足学生教育、咨询需求,又能满足学生心灵自由成长,现已成为集功能性、艺术性、治愈性为一体的现代化心理中心。
——深化心理教学研究。建立了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核心,实践必修为拓展,选修课程为辅助的课程体系。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0.5学分,共计8个学时、4个专题,确保大一新生实现全覆盖;开设1门实践必修课,纳入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必修学分,共计2学分,32学时以上,学生通过参加心理健康主题实践活动、专题培训等完成课程要求;开设3门选修课,《人际交往心理学》《青年恋爱心理学》《心理影片赏析》,每门课程1学分,16学时。鼓励心理健康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将心理健康科研纳入学校思政队伍科研体系,在校级科研项目中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目前,在研和已经完成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加大中学生问题行为、恋爱状况、依恋关系的跨文化研究》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项目2项、厅局级8项、校级项目8项,公开发表心理学相关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3部。
——优化宣传实践模式。学校注重利用新媒体和网络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渠道,建立了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的网站和公众号,以贴近学生心理需求的载体和形式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打造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围绕提升师生心理素质根本任务,通过网络载体提供心理支持、疏导不良情绪、开展心理咨询、增进师生连接、传递学校关怀。积极开展“阳光护航”心理育人宣传季、“岂曰无衣”主题歌曲创作、“战‘疫’云报告”线上抗“疫”知识宣讲、“情绪窗口”文化作品征集评选、“为你读诗”等活动,切实其实心理育人实效。注重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宿舍设立心理信息员,每年定期开展系统培训,成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心理协会”,开展学生自助和互助活动。建立家校联动机制,通过“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新生家长第一课、家长课堂等形式增强家校互动,定期面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细化心理咨询服务。为满足学生心理素质发展需求,建设个体咨询室6个,团体辅导室2个,实现电话、网站、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同时预约;通过推送心理健康和咨询科普知识,提升咨询的来访率。面向新生开展“心理中心开放日”活动,组织全体新生参观心理中心,为其讲解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坚持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进行一对一访谈,全面掌握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利用综合素质学分,开展线上“心理中心知识竞答”活动,提升学生对心理中心的了解。建立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为师生提供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服务。咨询个案记录制定了制式标准,严格遵守管理规范。结合学生心理测评结果和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定期开展关于“新生适应”“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爱情解读”等主题讲座、团体辅导以及朋辈督导活动。与陕西省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陕西省心理卫生协会签订了共建协议书,建立了医校联动机制和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心理中心配备专职教师7名、兼职教师23名,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在“校-院-班-舍”四级心理健康预警防控体系的基础上,将学院心理咨询师纳入其中,在二级学院建立心理辅导站,成立学院心理辅导员、学院心理咨询师队伍,构建了心理健康五级预警体系。将专业培训机构引入校园开设培训班,组织专兼职教师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的系统培训,鼓励教师考取国家专业任职资格证书。广泛邀请省内外专家督导我校心理咨询工作,并定期开展朋辈督导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专业水平。学校高度重视心理教师的发展,从待遇、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方面都予以大力支持。将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享受人才培养同等待遇。在职称晋升上,心理健康教师评聘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序列。制定了专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和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良性发展。
多年来,该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先后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工作者称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先进单位”、陕西大学生在线“十佳联络站”“陕西省第二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微课暨优秀心理团体辅导一等奖”“2015-2017年度陕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第三届微课比赛一等奖”“陕西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优秀教案比赛一等奖”“陕西省第四届微课比赛一等奖”“陕西高校第五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咨询案例二等奖”“第二届陕西高校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竞赛二等奖”“陕西高校首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案三等奖”“全省高校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三等奖”等各类奖项五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