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研训机构“10+20”共同体建设在线同步专题研讨会召开。会议由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人事与教师工作处、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及20余个县区级教科研机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上,成渝教师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朱福荣围绕共同体建设背景、内涵、组织架构、主要内容及制度建设等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训机构“10+20”协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成渝两地县级教师研训机构有关负责同志充分交流,献智献策,为进一步优化共同体建设方案、强化组织保障等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李大圣建议成渝双城10+20研训机构共同体要提升知名度、影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细化实施内容、强化平台建设等支持条件。绵阳市三台县教师进修校校长杨光明建议要共研共生共享,同心同向同力,按计划和阶段实施,“基于现实问题解决”“基于工作实践运用”,在实干中实践提升,形成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重庆市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傅静建议加强成渝专家信息资源库、特色教师培训实践基地、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贺慧建议采用“理事会制”或“轮值制”加强组织建设,每年确定一个主题,采用定期研讨+不定期沙龙相结合方式开展共同体活动。此外,与会人员还分别就共同体建设职能定位、内容项目、运行机制、保障条件等提出了见解,贡献了智慧。
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汪桂琼表示,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需要高质量的研训机构做后盾与保障,在成渝经济圈战略合作大背景下,两地省级教师发展中心将协同推进“10+20”合作共同体的组织机构设置、专项经费、专项领导与工作小组设立等方面做出努力,共研一个县级示范机构评估标准,共建共评双城县级教师发展示范机构;围绕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校本研修、培训质量评估等主题分层推进,聚焦核心主题,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和学术年会,引领双城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田伟指出,共同体建设以重庆市教委、四川省教育厅《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的重点任务为指引,以国示项目和“国培计划”项目为重点,以成渝两地共同的教师研训机构和教师培训专家团队为支撑,汇聚有利政策、经费、条件保障,成渝两地县级研训机构“10+20”共同体要擦亮创新教师教育体制机制与模式的品牌。
据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级教师研训机构“10+20”共同体,是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联盟成员,分别面向重庆市、四川省遴选10个、20个县级教师研训机构,形成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的基层协作组织。共同体将围绕“区县教师研训机构建设、区域教师队伍建设”两大主题开展跨区域学习交流、项目合作、教育科研、基地实践和资源建设等活动,旨在以进一步强化教师研训机构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纽带,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