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云”上构建校园疫情防线 ——华为云助力兰资环信息化手段精准防疫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2-03-31 11:26 围观1161次

  3月27日早晨,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2020级学生陈沛洗漱完毕后,熟练的打开自己手机里的 “云资环”APP,通过软件里蒲公英表单中的 “健康打卡”,上报自己今天的身体健康状况,整个过程简洁高效。

“云”上构建校园疫情防线 ——华为云助力兰资环信息化手段精准防疫

  近期,兰州疫情有所反复,为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安全,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甘肃省对兰州所有高校实行封闭管理,开启线上教学模式。

  陈沛告诉记者,使用“云资环”APP,只需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向学校上报自己的健康信息。除了每天定时的健康打卡,课表查询、成绩查询、在线选课、考试报名等,现在都能在“云资环”APP上完成,尤其在疫情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更能体现出它功能的强大。”

  记者了解到,这种软件不仅仅是起到简单的健康数据收集作用,更可以借助数据分析教师与学生健康状况,并根据学生填报的近14天健康信息和旅居轨迹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有关疫情防控政策,合理规划错峰返校与校园内管理工作方案,确保学生生命健康安全。

“云”上构建校园疫情防线 ——华为云助力兰资环信息化手段精准防疫

  “疫情期间,校园内健康状况的每日通报、疫情防控政策的即时传达、以及校园内各项工作推进的日常会议都在线上进行。”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张琳向记者介绍,使用该软件视频会议功能,使与会师生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高效沟通,让远程办公无忧,“无论是手机、电脑、智慧屏多端均可接入,高清画质,降低沟通成本,全面提升校园疫情期间办公效率,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接触,确保校园生活安全有序。”

  张琳副校长表示,业务流程的线上化,充分减少了因纸质文件审批产生的会面接触的同时也有效搭建起了全体师生信息沟通渠道,实现校园数字化办公学习,为疫情期间校内各项工作的流程审批运转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云”上构建校园疫情防线 ——华为云助力兰资环信息化手段精准防疫

  除此之外,现在封闭管理期间还能通过校园小喇叭发文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统计学生的用餐情况,还能实现满意度调查等功能,大大方便师生在特殊管理时期的学习生活。

“云”上构建校园疫情防线 ——华为云助力兰资环信息化手段精准防疫

  “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近年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与华为进行深度合作,从师生需求出发,以师生体验为检验标准,携手华为打造学校数据底座,通过需求驱动了流程变革,并通过华为云WeLink整合全校应用服务,旨在建成面向师生和社会人员多角色服务、融合网络、信息、应用、服务、任务和数据服务的“一网通办”平台,将智慧校园打造成为一个可汇聚、可展示、可服务、可分析、可预测的数字大脑,不仅提高学校决策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还能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数据挖掘和共享这个庞大的生态圈里。

  “我们WeLink为入口的智慧校园体系,帮助我们从‘治理’到‘智理’,基于WeLink将整个校园人事物都连接起来,学校信息传送效率明显提升,在疫情防控、迎新工作、事务办理、问卷调查等业务场景下,学校的软件基础能力建设在校园信息化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优化和发展。”资环信息中心主任南有禄认为,通过“云”端,让疫情当下的学校师生连结地更为紧密。

“云”上构建校园疫情防线 ——华为云助力兰资环信息化手段精准防疫

  多年来,华为在教育领域不断深耕,始终秉承“智能重构教育,创新连接未来”的理念,致力于提高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提供高效、灵活、安全的解决方案。

  “从学生入学报到、学习生活到毕业时求职需要,从老师入职前的人事招聘、教学交流研讨到离退休各类业务,WeLink一直提供着智能化的业务办理服务,提升师生获取信息的效率,为移动、智能、开放的校园生活持续赋能。”华为云WeLink负责人王俊表示,作为一个连接师生、业务、教学和资讯的校园连接器,把所有分散的业务汇聚到1个平台,让校园数字化从1开始。

  如今,通过“云资环”APP,校内师生可以通过手机处理校园办公自动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校园生活等7大板块的60余项校园服务,实现业务一网通办,特别是在眼下的疫情防控工作体现出独特优势。

来源:华为云 责任编辑:阳光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