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在发生之前,不仅有看不见的隐患存在,还存在违规操作以及管理上的漏洞,导致某个时刻事故的突然发生。实验室常见事故类型分为火灾性事故,爆炸性事故,毒害性事故,机械伤人事故,漏电伤人事故。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性事故的发生是经常且普遍,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造成实验室事故发生的原因有:
1. 实验室人员资质管理缺陷;
2. 实验室制度管理缺陷;
3. 实验室安全应急能力管理缺陷。
为避免事故发生,实验室应做到规范化管理,应严格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隐患整改、个人防护等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实验室安全。下面就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做汇总,希望对各实验室起到警示和借鉴的作用。
1. 建立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管理制度、危险品及剧毒品使用管理制度等。
2. 对温湿度有严格要求的场所(如仪器室)必须配置相应设施及监控设备,并对测试时的环境条件进行记录。
3. 加强实验室安全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应急预案或应急措施,并进行定期培训和实施演练。
4. 实验室内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其他等有害物质应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5. 建立健全项目风险评估与管控机制,凡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剧毒、易制爆、易制毒、爆炸品等)、危险气体(易燃、易爆、有毒、窒息)、病原微生物及携带致病源体的实验动物等各种危险源的科研项目,必须经过风险评估后方可进行实验活动。
6. 具有危险性的试剂应贮存在专用的库房内,剧毒品必须在专用的保险柜内存放,严格领用管理,实行双人双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