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江苏职业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举办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2-10-08 09:28 围观1082次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面宣传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江苏省教育厅举行“砥砺十年谱新篇奋楫扬帆建新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采访活动。9月29日,以“江苏职业教育这十年”为主题的新闻发布活动在宁举行。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出席并作综合发布,江苏省发改委、苏州市教育局、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并作经验交流,厅办公室(新闻办)、职业教育处、教师工作处、高校学生处负责人参加发布会。

  曹玉梅介绍,江苏省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关键指标始终位居全国前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类型特征更加彰显。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建成一批国家示范中职校、省现代化示范性学校和优质特色学校,建设“领航计划”学校50所。重视专业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先后创建432个品牌特色专业、393个现代化专业群。构建中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按“专业类”制定出台66个人才培养方案和214门课程标准。在全国首创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全省统考的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并将其纳入职教高考制度。中职应届毕业生升入高等教育阶段的比例从不足40%提高到70%。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十年来,高职院校从77所增加到91所,其中15所成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17所被认定为优质专科高职院校,20所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入选总数、学校和专业群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职业本科教育实现突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家公办职业教育本科学校。畅通职业院校学生求学通道,率先在全国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试点,中职专科“3+3”、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 “3+2” “4+0”等贯通培养项目近5000个。

  二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特色日益鲜明。成立首批11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组建32个以行业为纽带的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入选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15个,占全国入选总数的10%。建设100个省高职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和36个产教融合集成平台。部省共建、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建设千亿级产教融合联合体等十大“标杆项目”。

  三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育人质量明显提升。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建设192个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助力普职融通和中小学劳动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连续九年获得一等奖数第一。建设优质教材和数字课程资源,21本教材入选全国首届教材奖,居全国第一,作为第一主持单位建设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32个,居全国第一。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入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9个,总数全国第一。优化企业导师结构,选聘省级高职类产业教授757名。

  四是扛起责任担当,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强化。全省中职189种专业,高职433种专业,涵盖全省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每年向社会输送约50万名技术技能人才。面向社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年均社会培训量超过500万人日。深入开展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内地中职班累计招收7700余人。成立高职院校合作联盟等中外校群合作平台,累计培养当地人员近11万人次,开发供当地学校使用的专业教学标准近300个。

  曹玉梅强调,下一步,江苏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绘就的职教蓝图,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着力发展贡献度高、认可度高、满足人人终身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江苏省发改委介绍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经验,苏州市教育局介绍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经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介绍了职业本科教育办学实践探索中取得的成效。厅职业教育处、教师工作处、高校学生处负责人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

  多家中央驻苏媒体及省内媒体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相关链接:

  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2/9/29/art_64084_59.html

“江苏职业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举办

曹玉梅作综合发布

“江苏职业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举办

发布会场景

来源:江苏省教育厅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