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立足本地优势产业和优质资源,构建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学链、产业链、人才链,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建机制,强保障,筑牢校企合作基石。灌南县委、县政府将校企合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校企合作相关措施、优惠政策和办事指南。建立由分管副县长任总召集人,该县教育、宣传、发改、工信、财政、人社等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适时会商会办、及时破解化解校企合作发展相关问题。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合力推进校企合作。
优管理,强举措,提升校企合作实效。根据《连云港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部署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与灌南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相适应的机械、电子、食用菌等专业体系,专业建设更加契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实现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方式,吸纳企业优秀人才成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将行业规范、企业文化、技术标准引入专业教学。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主动适应产业变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学生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同时,加快特色学院创建,激励一批重点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严格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要求,建立就业信息发布机制,县教育、人社等部门定期走进企业,动态收集发布技能型人才需求信息,满足毕业生就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实习实训保障机制,为所有实习生投保实习责任险、意外伤害险,确保学生实习安全规范。
重协作,强融合,丰富校企合作载体。加大校企互聘互任、技能大师工作室共享共建力度,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分批次、有计划、针对性组织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确保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一个月在企业实践锻炼。积极支持教师参与企业产品开发、项目生产,不断提升教师技能实操能力。围绕“1+X”证书试点项目,探索建立校企“共同培育、共同考核”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多专业试点,多企业合作”的特色模式日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