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 实现智慧化高铁人才培养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2-11-14 09:05 围观611次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为基础,以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瞄准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创新与变革,不断加快数字化教育转型。学校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持续改善数字化育人环境,创建融合型学习空间,校企共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施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应用能力,全力实施适应高铁运营人才培养的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

  三方连结协作 形成数字化共建机制

  依托西安轨道交通职教集团,形成了学校联系企业、院部联系站段、教师联系企业技师三层连结和“学校+轨道交通企业+信息技术公司”三方合作的“三连三合”的共建机制,深度挖掘与开发数字化育人资源。依照铁路行业岗位要求和规范,开发标准化作业资源,实现操作流程及环节与现场技术同步、情景相同、标准一致。依托参编的国家级铁路专业建设指导标准、铁路工种职业标准和铁路专业教学标准,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资源建设。形成以多媒体课件、案例、素材、虚拟仿真等资源为主体,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开放课程为纽带的技能化课程资源。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场景资源,将行业实际工作场景转化为数字化模拟应用场景,按照行业作业标准开展真实工作任务,开展单岗或多岗位协同训练,实施岗位规范流程教学。

  网格交叉互联 完善数字化育人环境

  学校以“三智一虚”为横向架构,搭建自上而下的数字化教学改革环境,将信息化技术贯通教学组织、教学场地、教学形态等各层面,打通校园数据孤岛,畅联交互通道,构筑“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智慧化教学环境;以“一课三教”为纵向架构,搭建自内而外的数字化教学改革资源,将数字化方式融通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各方面,落地教学形态改革,丰富互动途径,粘合“课程建设-教师发展-教材开发-教学资源累积”的信息化教学元素,形成了一体化的数字化育人环境体系。

  以适应高铁运营数字化教学改革为目标,不断积极引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等大型企业,参与各类教学场地、实验实训基地、教材、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借助学校教育教学平台的融合优势,不断完善虚拟化数字资源与实体设施建设“相长”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

  平台升级改造 搭建数字化信息中心

  学校在万兆骨干校园网和超融合数据中心等设施的支持下,对校内数据平台进行全方位升级,以数据平台为核心对各部门业务系统数据进行中央处理,实现基于统一数据中心的认证、门户平台与第三方应用系统的无缝对接,打通校园内部数据交换通道,顺畅信息互传共享,为专业发展、课程优化提供大数据分析依据,有力支撑专业内涵改造和课程资源优化,面向师生提供优质、便捷的数字化体验。

  近年来,学校建成智慧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包含1个管理中心和交互式多媒体教室275间;建成融机房与教学功能为一体的复合教室22间,部署计算机1414台;同期建设资源制作室、虚拟演播室、教师信息技能综合训练室等设施设备,实现对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远程综合管控、资源录制推送、物联网管理、教学录像反馈等功能。

  虚拟技术融合 拓展数字化实训基地

  学校以“虚拟现实+智慧教育”的先进建设理念,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教-学-做-创-用”的完整闭环,打造集“展示体验、教学实训、创研开发、专业提升”于一体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重点依托国家级轨道列车智能运行与维护系统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基地,以所开发的虚拟仿真教育资源为载体,以虚拟环境呈现真实生产环境,丰富教学场景,增强师生体验感和参与性。突破传统教育环境的束缚和设备场地的限制,融入新型教学模式,以更加高效的方式破解教学重点、难点,以实景化教学手段快速提升学生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推动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相结合,提升课堂质量。

  学校共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91个,校外实训基地103个,其中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西安市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

  对接产业发展 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推进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教材建设,完善校院两级“统分结合、质量为先、分级规划、动态更新”的教材规划与建设机制,优先支持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的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教材建设,重点支持支撑专业数字化改造的核心课程配套教材开发;实施教材与在线课程一体化建设,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基础,对接出版配套的数字教材,立项建设校级新型教材、活页式教材,积极开发具有引领性的融媒体教材,探索纸质教材的数字化改造,推进教材和课程的一体化建设。

  学校主持建设4个国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搭建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专题平台,立项建设新型教材86部,在线开放课程126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2门,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全覆盖。

  革新传统教学 实施数字化教法改革

  立足课堂教学“主战场”,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推行“课堂革命”,实施教师分工协作的“课程合作”和“集体式”跨专业协同教学、探索教师“组课”+学生“走课”的学分制教学组织模式,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块化教学改革,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实施“过程性考核+终结考核”,建立专业课程试题库、不断扩大教考分离规模。全方位采集学生综合素质数据,制定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标准,嵌入基于数据分析的优化组合,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有效促进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紧密结合,将评价环节综合应用在学习过程中。

  学校大力推动教法改革实践,实现以赛促教、促学。教师教学团队积极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近三年取得省赛获奖25项,其中一等奖8项,国赛获奖4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又将大赛成果转化成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方法的革新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坚持技能大赛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近五年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为8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就业对口率名列前茅,学生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89项,毕业生中10余人获全路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火车头奖章等荣誉,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来源:西安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2024年淮安市职业教育社会教育暨语言文字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淮安市教育局04-08
    为贯彻落实全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和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在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召开2024年全市职业教育社会教育暨语言文字年度工作会议。各县区教体局分管局...
  • 六安市霍山县突出四个关键,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六安市教育局04-07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以提升职业教育内涵为核心,优化...
  • 2024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山东省教育厅04-03
    4月2日,2024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省教育厅总督学王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部省共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工作进展,分析了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2024年...
  •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扎根地方 服务社会 释放职业教育全面发展新势能
    河南省教育厅04-03
    近年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地方职业院校办学定位,扎根许昌办好职业教育,以许昌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探索实施服务发展的多维路径。选优“第一驻村书记”,架起服务乡村振...
  • 青岛电子学校:打造新电子 服务新经济 铺就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互动之路
    山东省教育厅04-02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高效、最基础的途径,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青岛电子学校抢抓部省共建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的重大机...
  • 杭州市教育局举办2024年全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培训活动
    杭州市教育局04-01
    3月26至27日,浙江省杭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在富阳召开。杭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青峰参加会议并讲话,市教育局职成教处、杭州社区大学,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各区、县(市)教...
  • 湖南省“五维发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
    教育部04-01
    湖南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服务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坚持部省协同、全省推进,坚持产教融合、多元发展,从“五个维度”积极...
  • 南京邮电大学以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工作
    江苏省教育厅04-01
    南京邮电大学发挥信息学科特色优势,以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转型发展,从管理流程为主的线性化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扁平化、平台化转变,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准化”治理。增强“统”的意识,顶层...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