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23〕4号),黑龙江省共有8项基础教育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是历届我省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层次和数量最多的一次。获奖成果分别是: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田丽等申报的《中小学“五色”劳动教育实施谱系的地方化建构与特色化实践》一等奖;
哈尔滨师范大学赵秋野等申报的《新时代中俄关系背景下G-U-S协同创新中学俄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二等奖;
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曹永鸣等申报的《促进“种子”内力生长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践研究》二等奖;
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李果等申报的《以适合的目标引领每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乡村学校全面育人20年探索实践》二等奖;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孙景峰等申报的《从知识到素养: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深度变革路径探索》二等奖;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许虹宇等申报的《基于学科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行动方式探索》二等奖;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申报的《普通高中课程有效实施的“一核三维三体”实践探索》二等奖;
澳门广大中学郑慧兰、关微(关微为齐齐哈尔市教研院美术教研员,黑龙江省教育厅派出的“内地优秀教师赴澳门教育交流计划”教师)、黄斯婷申报的《艺术、科技、生活—澳门初中设计应用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二等奖。
《中小学“五色”劳动教育实施谱系的地方化建构与特色化实践》成果概述
该成果以劳动育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重点,以省内外2000多所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遵循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因地制宜落实国家劳动教育精神,依托本土“五色”资源优势,从五个维度以图谱建模方式,建构了“五维融通、‘五色’互促”的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德智体美劳有机联通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统合的实施体系,创设了“培训先行、课程引领、基地探路、评价赋能、管理保障、家校社协同”的长效推进机制,形成了整体推进基于地方化的中小学“五色”劳动教育教学理论与特色化实践模型。经过5年多实践检验,省内外受益学生300多万人。本成果作为地方化劳动教育典型在教育部简报〔2021〕31期全文刊登推广,2次被教育部简报刊登肯定,多次被《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等媒体报道,在全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新时代中俄关系背景下G-U-S协同创新中学俄语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概述
2014年,黑龙江省正式成立“GUS教师教育联盟”,在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背景下,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师范大学、中学协同创新中学俄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实现由本省辐射全国。该成果提出服务国家语言战略的中学俄语教育发展理念,举办论坛,建议将俄语设为国家“关键外语”,设立“俄语重点发展区”,20家中外媒体报道,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获俄联邦独联体事务、国际人文合作署普及俄语推动俄语教育特殊贡献奖。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师范大学-中学协同创新师范和中学俄语教育机制,倡导建立“俄语人才培养一条龙”体系,中学俄语教育发展成效显著。创建了国家级智能+师范、中学俄语教育虚拟教研共同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领,整合中俄高校、中学教研资源,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研究融合发展路径,俄语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成果研究团队修订教育部《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5项。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
《促进“种子”内力生长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践研究》成果概述
该研究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深入推进五育融合,深度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将增值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有机整合,对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做出了创新探索。
本研究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综合素质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内部动机缺乏等问题,构建了由评价理念、评价指标、评价机制与评价支持平台四个系统组成的综合评价模型。形成了“五育七维六力”融合的综合评价内容体系,涵盖了七个维度的114个评价指标和指向“种子”内力生长的628个观测点。开发了基于大数据的动态可视化“小种子de数据脑”平台,创新了基于数字社群的场景化多元评价方式,搭建了集教、学、评于一体的智能化评价支持系统。研究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篇,《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改革进行了宣传报道。
《以适合的目标引领每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乡村学校全面育人20年探索实践》成果概述
该成果的核心要义是使每一个农村孩子都确立适合于自己的成长目标,并以目标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点成才。成果实践中,以教育价值取向转变——即由“知识、分数、升学”转变到“人”为起点,构建了“人”的长远、阶段、近期三级目标体系,形成了“目标形成教育”的原则要求,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长远、阶段、近期目标。该成果淬炼了“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理念,培育了支撑该理念的指向目标的新型教风和学风,重点打造了依托于学业、品行、专长目标的“上位加真实”的德育、“育人加自主”的教学、“普及加提高”的专长活动、“促进发展的”评价的四个操作模式,创建了分学科分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近30个,形成了自主学习的常规要领,改变了课堂单纯知识传授的样态。
成果符合农村教育需要和新时期教育要求,很好地解决了农村教育短板和离农等问题,是农村学校全面育人的有效路径,具有示范性和可复制性。20多年的成果实践,已使学校呈现出鲜明的农村教育特色和真实的素质教育内涵,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从知识到素养: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深度变革路径探索》成果概述
针对普通高中重知识轻素养的问题,该成果以教的变革为着力点,以学的变革为着眼点,形成了“一线四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实现学科育人。一线:明晰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线是素养为导向、知识为载体、学科活动为路径、学习评价为保障。四化:一是确立目标素养化。确立目标要素养导向、逐层聚焦、优化表述,促进教学从认知→思维→精神层面的升华;二是实现单元主题化。以学科大概念、结构、本质、情境等设计单元,凝练单元主题,以选择、组织、呈现为抓手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了各学科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与实施框架及细;三是促进学科活动深度化。形成基于立德树人、学科本质、学生学习的教学理念,依据实践性、思维性、自主性、教育性等设计学科活动,形成整体化、情境化、深度化、活动化、自主化的教学策略,以运用、综合、创新为抓手改进作业;四是推进评价显性化。设计学习评价任务,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考评与教学的一致性,以巡录播、智能画像和精准推送等平台形成反馈、自我认知和改进系统,建构学生发展支点。新华社、《光明日报》、教育部网站等媒体宣传报道数十次,省内外20多所高中实践检验,全省400多所高中广泛应用。
《基于学科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行动方式探索》成果概述
该成果以学科育人为导向,以发展指向深度学习的认知能力为目标,在解决认知困惑的实践资源开发、促进认知能力进阶的行动方法、探索行为表现的测评工具等方面进行了知行方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双重突破:创建的基于学科实践发展认知能力的行动模型,认知过程模式,螺旋式进阶的培育模式,认知活动与行动方式双轮实施路径等建模研究为认知能力的综合性、立体化培养提供了系统的实施方案。概述了不同层级的学习“困惑”的特征表现,诊断了学习需求,从策略、方法和路径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层级递进的实践资源,涵盖了主题项目、流程模式、实施策略、案例课例等的分类筛选与设计优化,为破解学习障碍找到实践载体和资源工具,帮其达成能力进阶,提高了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探索了跨学科实践活动层级、实践活动认知能力层级的内涵、测量维度和指标,界定了认知能力水平的评测项目和行为指标,为科学评价认知能力提供了方向和标准。
成果在省内外广泛推广应用,为国家新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仪器行业标准制定提出了可借鉴的参考意见。为省教育厅出台的4份教学指导文件提供了咨询报告。团队拥有编著18本,省级教学成果6项、教育部科研成果奖1项。
《普通高中课程有效实施的“一核三维三体”实践探索》成果概述
在国家课程实施中,为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核心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经过26年的长期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普通高中课程有效实施的“一核三维三体”实践成果。
学校依据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理论,提出了尊重、激发、协作、共进的课程实施理念,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从基础性、延展性、提升性三个维度构建课程实施体系,保证了课程的丰富性、层次性和适切性,整合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力量,构建运行保障机制,协同推进课程实施。学校统领机制表现在制定总体方案,保障核心指向和“三维”路径;建立课程评价等制度,激励并保持师生实施热情;进行定期反馈调查,优化课程体系。教师主体作用发挥表现在依托课程管理等制度和培训,提升课程领导力;依据学科组建设,共建学科课程体系;依据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主动开发特色课程。学生参与机制表现为按照申报流程,开设“学生讲坛”课程;制定社团管理制度,开发社团课程;创建研究性学习课程方案,开展跨学科项目学习。
该成果在省内外30余所学校推广应用,获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被教育部课程中心以主题专场形式面向全国展示,在首届“全球基础教育论坛”上交流。
《艺术、科技、生活—澳门初中设计应用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成果概述
《艺术、科技、生活——澳门初中设计应用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彰显了澳门与内地教育互相支持、高度融合、共同发展的成功经验。澳门教育现状中,课程开发以校本为主,持续推进课程、教学与评核改革,构建系统科学的课程观开发课程,是澳门非高等教育需要的。因此,探索培养具有创新素养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为澳门教育提供科学系统的课程建设样本,是教学成果非常重要的研究目的。我省派出的“内地优秀教师赴澳门教育交流计划”教师,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关微,与澳门广大中学美术教师通过内师计划工作通力合作,三位成果持有人成功融合两地先进教育资源与成功经验,构建了科学前瞻的新时代艺术教育观。整合“艺术、科技、生活”设计应用课程,将视觉艺术设计课程科技化、生活化,实现科技服务于设计,设计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创意与实践应用能力、艺术与科技共融能力、传承与创新思维能力、成长与沟通合作能力,探索培养具有创新素养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本成果经过理念先行创新实践不断研磨,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课程成果,相关成果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澳门日报》获宣传报道。在成果应用推广中,为澳门教育提供了具有价值的课程样本,起到了课程引领的意义。课程成果推广到内地学校,得到内地学校高度认可,并以课程交流推广为纽带,加强澳门学校与内地学校教育的深度交流与融合,为澳门学校与内地学校建立互动学习的育人模式。得到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的高度认可和教育部港澳台办的极大赞誉。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为了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而设立的最高级别的奖励。其奖项分为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审一次,代表了全国教学成果的最高水平。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教育领域最高学术奖,在教育领域与科技领域的“三大奖”(即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处于同等地位。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得是对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水平的激励与肯定,也是对全省教育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励。下一步,省教育厅将大力开展优秀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推动基础教育战线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新时代课程教学改革,奋力打造龙江教育新高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