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体博会25 校体购2

人工智能评标大有可为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4-09-10 09:20 围观53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主体能够公平、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所在。然而,部分评审专家在评标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市场的公平、公正。笔者建议,借助人工智能开展评标,进一步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

  评审专家存在的问题

  一是专家专业性受限。根据2016年修订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评审专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无行贿、受贿、欺诈等不良信用记录;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且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8年,或者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熟悉政府采购相关政策法规;不满70周岁,身体健康,能够承担评审工作等。笔者认为,评审专家从取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到被聘任,期间可能已有几年或几十年的跨度,专业信息早已不对称,还存在对新技术和新市场理解不足、无法准确评估某些新型产品或服务等问题。

  二是评审公平性受限。个别评审专家可能受到利益诱惑或其他因素影响,在评审过程中丧失公正性。同时,由于评审专家是从省级财政部门的政府采购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可能存在某一专业的评审专家数量不多的情形,进而形成评审专家的“小圈子”。在评审时,有可能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小圈子”里的评审专家容易被围猎,为一些特定供应商服务;另一种是这个“小圈子”本身就可以控标,帮助特定供应商中标(成交)后再从该供应商处获得利益。

  三是专家评审效率受限。根据《四川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劳务报酬标准》规定,专家费用是按评审时间支付的。现实中,有部分评审专家不讲效率、有意拖延,以便多捞取评审费。也有部分评审专家认知不高,在评价过程中受到个人主观偏好、私欲、直觉等因素的干扰,常常使得项目废标,导致采购人不得不重新开展采购。这既浪费了财政资金,也增加了行政成本。

  提升评审公正性的探索

  专家评审不公,可能是自身知识欠缺所致,更可能是主观扭曲、故意为之。为此,无论是政府采购领域还是招标投标领域,纷纷推动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发展,从而提升效率和透明度。比如,推广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从项目发布到中标结果公示,全程在线完成,减少纸质文档使用,加快交易速度,提升交易透明度。通过“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工位式分散评标、暗标盲评等方式,对评审专家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出现专家操控评标的现象。

  笔者认为,除上述有益探索外,可以大胆引进人工智能来开展评标,从而提升评审公正性,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一是评审工作不复杂,可用人工智能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规定,“评审标准中的分值设置应当与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相对应”,旨在减少评审专家的自由裁量权。为了避免质疑、投诉,采购人在设置主观分时已尽量避免了涉及自由裁量权的表述。在实际评审中,评审专家在主观分上几乎都打满分。笔者认为,如果采购人真正做到了“量化指标相对应”,那么在采购项目中就不存在主观分,而都是客观分。

  另外,随着《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等文件的发布,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所提交的材料,往往只要求供应商作出诚信承诺,而评审专家对材料只作形式审查,无需辨别内容真假。

  此外,对于通过竞争性谈判、磋商两种方式采购的项目,根据《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要求,采购需求的产生过程,需要通过专家严格论证。因此,笔者认为,在评审环节不应还有需要变动的地方,否则专家论证就不合格。实践中,专家组的谈判和磋商内容长期以来都是围绕“是否完全满足采购文件内容要求”开展。同时,政府采购评审过程成为了评审专家对采购文件要求和供应商投标文件响应的比对过程,和评审专家的专业性和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很大关系。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评审工作不复杂的项目,可以用人工智能来代替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二是人工智能评审优势明显。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处理大量数据,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评标工作,既能减少人力成本,也能大大地提高评审效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评审可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评标过程中的主观性和偏见,确保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此外,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历史数据,为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评标建议和决策支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推广人工智能评标,避免评审中“人”的不作为、乱作为,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评审专家的行为,确保政府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作者:刘骏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迪派可”开启课堂视觉革命,定义教学场景新方向
    搜狐04-23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崛起,教育行业的教学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正面临不断的迭代和升级,特别是人工智能对课堂教学场景的分析应用,对课...
  • 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发布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04-09
    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为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教基厅函〔2024〕32号)等文件要求,以课程体系为...
  • 海创课生成式人工智能智慧教育环境解决方案在北京发布
    搜狐03-28
    3月20日,海创课在北京北展会议中心发布“基于GAI师生机三元协同的智慧教育环境”方案,为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地提供了创新范式。这一方案以生成式GAI为核心引擎,直击传统教育场景中数据割裂、资源...
  • 浙江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融合,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赋能
    搜狐03-15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全国两会上,心理健康教育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再次成为热点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同时强调人工智...
  • 北京联合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01-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面向智能时代,面向“教育强国,高校何为”时代之问,以“敢为天...
  • “AI原理+行业应用+AIGC体验”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示范课活动在京开展
    搜狐01-10
    12月31日,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推出的“工信学堂”新一代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课程示范课活动在北京明诚外国语学校开展,现场邀请国内教育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学者观看课程成果,并对课...
  • 教育部部署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部12-11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通知明确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总体要求。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新时代新征...
  • 福拓教育AI自习室,赋能人工智能教育新场景
    搜狐11-05
    前言: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曾经,一对一的精英式教学似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只有少数幸运儿能够享受到这份专属与高效。但如今,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