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似海,万物竞发。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季节里,我们回望三个月前那场振奋人心的百日誓师活动——2025年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仁才教育2025届学子齐聚八达岭古长城之巅,以凌云之志点燃了高考冲刺的烽火,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高考百日誓师活动。
龙的精神,在长城的砖石间延续;青春的力量,在百日冲刺中被点燃。
出发,怀壮志以长行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校园,仁才教育的师生们已整装待发。学子们朝气蓬勃,腕上象征希望和胜利的红色丝带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如同燃烧的火焰,为逐梦之路点亮序章。
这是一场奔赴梦想的征程,学生们怀揣着对未来的炽热期许,踏上通往八达岭古长城的路,一路上,欢声笑语与豪情壮志交织在一起。今天,他们要征服的不仅仅只是八达岭的崇山峻岭,更是高考前最后一段充满挑战的征程。迈过去,便是希望与胜利的曙光。
这是对梦想的坚守与执着,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
启幕,立誓言于长城
早春二月的北京,乍暖还寒,但料峭的春寒阻挡不了师生们逐梦的热情。
9点45分,百日誓师启动仪式正式开始。
主持人激情洋溢的开场白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庄严的国歌声在崇山峻岭间回荡,全体师生肃立,目光坚定。这一刻,长城的雄伟与学子们的青春激情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青春的热血与家国情怀在此刻同频共振。
今天要送给同学们三句话:
第一句,加油!
第二句,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第三句,境界之上,一步一重天!
——王慰卿校长
王慰卿校长率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以“加油”典故为引,讲述清朝知府张瑛为学子添油助学的故事,勉励同学们在最后的冲刺中不惧艰辛,以“加油”为号,为梦想拼搏;他用理学家王阳明登山的故事,提醒学子们“山高万仞,只登一步”,告诫大家专注当下,脚踏实地,方能跨越高考的高山;最后,他以学者王国维的“境界之上,一步一重天”的思想激励大家追求更高目标,用最后100天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王校长的发言字字珠玑,振聋发聩,不仅是高考的冲锋号,更是人生的奋斗指南,为学子们注入了无尽的力量与信念。
“祝福每一位年少的你们,能珍惜时光、勤奋努力,以梦想为动力,以拼搏为武器,全力以赴冲刺高考;祝福你们高考顺利,金榜题名,祝福你们的青春岁月鲜衣怒马,春风得意;祝福你们的人生有理想,有追求,有成功,有收获;祝福你们的生活有爱,有温暖,有味道!”————教师代表孙静老师
孙静老师代表仁才全体老师,为学生送上了他们的殷殷嘱托与寄语。孙老师的声音温柔而坚定,饱含深情与期望。她提到,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勉励同学们在高考冲刺的最后100天里,专注、坚持、充满信心,将这种精神融入备考的每一刻。面对困难,她希望大家像攀登长城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她的发言,既是对高考的祝福,也是对同学们未来人生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以拼搏为武器,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人生充满理想与追求,收获成功与幸福。
“长城的风正掠过千年砖石,掀起我们书页的一角。同学们,让我们以笔为戈,在试卷的方寸间,拓出属于这个时代青年的精神版图!”——学生代表李同学
学生代表李同学的发言,如同青春的号角,喊出了对未来的宣言。他目光坚定,声音激昂而有力,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仁才学子“高考必胜”的决心。他提到,长城的风掠过千年砖石,也吹动了我们手中的书页。高考之路充满挑战,但每一次挫折都是对命运的抵抗,每一次坚持都是对未来的奠基。他呼吁同学们,用这最后的100天,去证明我们的努力和决心,用笔画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版图。他的发言不仅是对高考的挑战,更是对青春的礼赞,激励着全体同学,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为时代留下深刻的青春印记。
随后,白贵增校长为学子们送上了祝福,鼓励大家借“二月二”乘龙之势,在高考中独占鳌头。
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白校长将一面面象征着梦想与誓言的旗帜郑重地交到各班代表手中,每一次旗帜的交接,都伴随着台下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各班的鼓励,也是对高考必胜的信念传递。各班代表接过旗帜,高高挥舞。那猎猎作响的旗帜,仿佛在宣告着同学们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随后,在白校长的带领下,学生们高举右拳,用洪亮的声音喊出自己的誓言:
“拼一百天,遂凌云志!”
班旗在手,旗开得胜;铮铮誓言,气吞山河!这一刻,他们不仅是为高考而战,更是为未来、为梦想、为祖国而战!
仪式结束后,全体同学和老师们合影,记录下了这一瞬间。巍巍长城,莽莽群山,共同见证这庄严的时刻。百日誓师,是冲锋的号角,更是对未来的坚定信仰;攀登长城,是前行的足迹,更是青春的宣言。学子们用脚步丈量长城的厚重,也在丈量梦想的高度。
高考不是独行者的战场,而是全体师生共赴的山海。
攀登,踏征途以逐梦
随着战旗飞扬,百日誓师的第一环节落下了帷幕,第二环节启动——出征险峻雄奇、气势磅礴的八达岭古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刚感受过百日誓师的激情,胸中流淌着热血,学生们手持“通关文牒”,向着高峰进发。阳光和着微风,掠过一个个稚嫩却坚韧的脸庞,那是坚定与执着的脚步,那是不屈而无畏的力量。
随着队伍的前行,古长城的雄伟壮观逐渐展现在众人眼前。每一块砖石、每一个烽火台,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民族的荣耀,让人心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逐梦高考的百日征程,仿佛与这段上山的路渐渐重合,对登顶的愿望,对未来的憧憬,此刻相互交融,斗志彻底燃烧。
在攀登长城的陡峭之路时,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向上攀爬的艰辛与不易。他们意识到,要成为真正的好汉,绝非仅仅是喊一句口号那么简单,而是要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长城蜿蜒曲折,恰似高考之路,充满挑战。然而,每一步的坚持,每一次的攀登,都在铸就顶峰的辉煌。正如孙静老师在发言中勉励大家的那样,只要心怀信念,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梦想就一定会实现。登长城的过程中,虽然速度或快或慢,但没人轻言放弃。登长城如此,最后的100天,亦是如此。每一步的坚持,每一次的攀登,都铸就了顶峰的辉煌。
这古老的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光与沧桑,如今,它将见证仁才学子们为梦想拼搏的坚定信念。学生们拾阶而行,在沿途的打卡点盖章打卡留念。
前行途中,同学们爱护文物、保护环境,所过之处,干干净净。同时,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并肩前行,携手向着目标坚定迈进,展现了仁才学子文明守礼、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这场对青春的淬炼,不仅是一次对梦想的追逐,更是一次对精神的洗礼。学生们不仅在长城脚下为高考立下铮铮誓言,更在这片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土地上,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的传承与感悟,与高考所倡导的“行大道、求大气、宽广融通”的理念相互呼应,为他们的青春征程注入了更深远的意义,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石。
这是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生动实践,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归途,载壮志而返程
登顶返回起点后,虽然有些与疲惫,但学生们热情丝毫未减。午后阳光正好,八达岭古长城脚下,他们或以班级为单位,在班旗上郑重签名,写下自己的誓言;或手举励志标语,与象征梦想的名校校门合影;或在轻松的小游戏中活动筋骨,释放压力。这些瞬间,不仅是对青春的铭记,更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备考中找到了平衡,更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随着活动的逐步结束,学生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这座见证了他们誓言的古老长城,踏上归途。返校途中,大家仍然沉浸在刚才的激动情绪中,彼此分享着自己的感悟与收获。他们知道,从今天起,百日冲刺的号角已经吹响,他们将用这最后的100天,为自己的青春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没想到自己能爬完全程,但是一步一步坚持下来,最终登顶了。”一位学生在返程途中感慨道,“这次活动让我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克服困难。在接下来的100天里,我会勇攀高峰,一步步靠近我的梦想。”
“长城有一段很高很陡,攀登时只能专注于眼前的台阶,让我对刚才王校长说的‘山高万仞、只登一步’有了具象化的体会。”另一位同学说,“在学习中也应该如此,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道题,把握好当下的每一天。”
“站在山顶俯瞰时,心胸无比开阔,突然觉得高考也不过如此。”一位同学信心满满地说,“我一定能拿下它!高考必胜!”
“希望你们汲取长城精神的力量,勇往直前,决胜高考,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和舞台。”同行的老师深情寄语。这不仅是对高考的期许,更是对青少年们在高考之后迈向人生新征程的殷切希望。仁才教育用这样一场活动,为学生们点燃了希望与激情,助力他们在高考的道路上,以昂扬之姿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拼一百天,遂凌云志
站在新的起点上,仁才学子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向着高考奋勇前行。在这场百日誓师活动中,他们不仅收获了励志的力量,更感受到了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
三月已至,六月不远,此刻,距离高考开考已经不足一百天。“惜光阴百日犹短,细安排一刻也长!” 时间的指针滴答作响,提醒着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只要心怀信念,每一步都踏实坚定,这一百天,就足以创造奇迹,重塑全新的自我与未来!
愿每一位仁才学子都能在这最后的冲刺中,惜时勤学,笃行不殆。期待仁才学子,不忘今日的万丈豪情,点燃冲刺百日的激情,眼有春光无限,心有山河万顷,迎战百日,傲立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