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以下简称《指南》),为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在此背景下,新东方智慧教育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凭借其在教育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前瞻视野,迅速推出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公益课程——“AI通识课”,为中小学AI教育的普及注入了新的活力。
《指南》明确指出,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旨在普及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伦理安全和社会影响,是培养学生未来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新东方智慧教育深刻理解这一教育目标,联合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教授团队,基于《指南》要求,精心设计了这套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AI通识课程。该课程不仅覆盖了人工智能的感知、原理、应用、伦理等多方面基础知识,还通过项目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培养“技术认知+伦理责任+创新实践”全方位的人工智能基础核心素养。
新东方智慧教育“AI通识课”遵循“小学做启蒙、初中做深化、高中做创新”的学段课程实施路径,与《指南》中提出的各学段分层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小学阶段,课程侧重于智能技术体验与兴趣培养,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工智能的魅力;初中阶段,则强化技术原理认知与基础应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同时,学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高中阶段,课程更加注重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鼓励学生探索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AI通识课”中的第三节《会学习的AI超人》为例,该节课通过“课程导入→概念学习→实践操作→互动总结”的项目式教学全流程,引导学生从人类学习方法出发,逐步深入理解机器学习的核心逻辑。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进而引出机器学习的概念。在概念学习环节,学生了解到机器学习的多种方法,如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等,并掌握了机器学习的基本步骤。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通过“变色龙”项目,亲自动手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体验从数据收集到模型部署的全过程。最后,在互动总结环节,学生通过课堂测试与互动问答,巩固了所学知识,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新东方智慧教育“AI通识课”的推出,不仅为中小学AI教育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未来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提供了有益补充。该课程以其高品质、易落地、公益性的特点,迅速获得了广泛认可。新东方智慧教育始终与科技脉搏及教育政策同频共振,通过高效、高针对性的课程共研,确保课程内容既符合教育政策要求,又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同时,该课程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公众开放公益性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资源,为师生提供免费、普惠的学习机会,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公平普及。
此外,新东方智慧教育还注重课程资源的持续优化与更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内容将不断融入最新的产业前沿技术,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新东方智慧教育还将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最佳实践模式,为培养更多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未来人才贡献力量。新东方智慧教育“AI通识课”的推出,是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大亮点。它不仅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接触和了解人工智能的宝贵机会,也为中小学AI教育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