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延安大学在新城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红色影院举办“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此次报告会旨在引领青年学子深入学习英雄事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现场4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聆听石光银的故事,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奋斗力量。报告会由党委副书记吕达主持。
报告会上,石光银用质朴的语言满怀深情地回顾了自己40多年来惊心动魄的治沙历程。在讲述过程中,他着重强调,“信念”二字是贯穿自己治沙生涯的核心与灵魂。他坚定地说,“沙子并不可怕,只要人有决心、有恒心,就一定能把沙治住。”而这份信念的关键,就在于持之以恒的“坚持”。他感慨地说,成就一番事业,往往需要人用一生去坚守。“生命不息,治沙不止。我活多长时间,就用多少时间治沙!”这不仅是他的坚定誓言,更是他始终践行的人生信条。石光银还指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始终坚定着“让群众一起好”的信念,正是这份坚如磐石的信念,支撑着他在条件极为艰苦的大漠深处,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壮举。
石光银将目光投向在场的青年学子,语重心长地说道:“人一辈子不一定要干多大的事,但一定要干一件有意义的事。”他结合自身经历,用朴实而真挚的话语,勉励广大青年学子,要敢于吃苦、勇于坚持,在不断的磨砺中铸就钢铁般的意志与信念,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抱负,让青春在有意义的奋斗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报告会结束后,吕达有感而发,结合自身经历,对石光银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解读。他从不同角度剖析了石光银治沙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让师生们对这份坚守与奉献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随后,吕达代表学校,向石光银同志赠送了《路遥传》等书籍,以表达对石光银的崇高敬意。
此次报告会在延安大学师生中引发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石光银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以石光银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光银,这位治沙造林事业的杰出模范代表,在长达40多年的岁月里,始终如一地与毛乌素沙漠的荒沙碱滩顽强抗争。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筑起了一道长达百余里的“绿色长城”,成功改写了当地“沙进人退”的恶劣生态环境,为生态治理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石光银先后荣获各类表彰奖励60余次,2012年,他作为党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21年6月29日,被授予“七一勋章”。(作者:靳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