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校今年可谓亮点纷呈:备受瞩目的福耀科大今秋即将迎来第一届学子;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引进空客A320作为实训机、福建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对标市场需求,新增招生专业……
白热化竞争下,福建一所老牌高校——阳光学院也传出重磅消息:新增投入6000万在全球广纳贤才,打造“双百博士”精英方阵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吸引了不少社会关注!
阳光学院早年依托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州大学创办,办学基因凸显。得益于创始人持续的办学投入,学校吸引了包括国家特聘专家、院士级高层次人才、麻省理工博士、985/211名校博导等顶尖学者加盟。
那么,这所高校为何能吸引群贤毕至?
碧空下的阳光学院
顶尖学者与学校育人理念“同向同频”
今年,阳光学院加大人才引进投入力度,由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阳光学院校务委员会主任蒋新华教授亲率面试团,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目前入职博士已超百人。
而顶尖学者接受校方橄榄枝,除了校方投入的力度和诚意,更有彼此育人理念的“同频”。
以梁安辉教授的加盟为例——这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交叉学科领域的先行者,手握多项美国专利,蜚声国际。他直言:"阳光学院在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与我'跨界融合,创新致用'的理念不谋而合。"入职后,他开设《黄金分割点》通识课,为学生倾囊相授最新研究成果。
梁安辉教授在上《黄金分割点》课程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焦安亮教授,在加盟学校时承接了阳光学院两项重要任务:推动“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落地、牵头创建工程研究中心。投身建筑行业40余年的他,在人才培养上与阳光学院拥有共同的前瞻视野。
焦安亮教授和学生交流课题
深层次而言,阳光学院斥巨资打造的人才队伍,并不是只做“花瓶”,而是希望让学生实实在“受益”。学校为这些学界巨擘提供了从"实验室科研"到"课堂实践"的完整价值链条。
阳光学院校园风光
连续十年进入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何吉欢教授,可以为学生带来“数学+”独特的“跨学科”体验;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孙建红教授,最擅长以“带研究生”的模式培养本科生......
何吉欢教授在阳光学院授课
“双师型”教师实战能力赋能一线教学
除了广纳顶尖学者,阳光学院更有一支“高性价比”的"双师型"师资团队。目前,学校拥有近50%的“双师型”教师,他们既上好课,又深谙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规律。
信息工程学院的"90后"程勇勇老师出身企业工程师,今年更在福建省第五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学生直言:"勇子老师总能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指导我们完美运用到实处。"
程勇勇老师和学生交流、探讨任务制作
创新创业学院实训实战中心主任张涛,曾在华为、网龙等名企拥有17年软件开发与管理经验,更自主创业8年。他投身教学后,指导学生开发的办公OA管理系统令业界人士赞不绝口。
元宇宙与新媒体学院教师张惟祺,“前身”是"开心麻花"签约演员,曾在鸿星尔克直播间创下场均40W+GMV的销售神话。退居幕后反哺教学的他,在课堂上打造仿真直播间,手把手“拆解”直播全流程,带领学生运营的"福铭烤鳗"项目创下月均60W+GMV的佳绩。
还有全球首位破解特斯拉无人驾驶系统的阳光校友林伟,去年获聘阳光学院元宇宙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手把手指导学生破解全球企业安全漏洞……
如今,这支特色鲜明的双师队伍已蔚然成势,知行合一为阳光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构筑了坚不可摧的基石。
师生在信息工程学院微型智能工厂系统实验室
最好的择校便是让学生“学有所值”
师资建设的真金白银,终需在人才培养的熔炉中淬炼成色。在名师引路下,这里走出的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客”,而是经世致用的“栋梁材”。
参加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学的徐振楠,毕业后创办跨境电商企业,如今公司年营业额已经达到3亿美金;
而跨界考研,最终上岸“北京大学”的刘佳宁,完成了自己的法学梦;
信息工程学院2022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郑怀宇一毕业便引得互联网大厂竞相抛来橄榄枝,现任WPS前端架构师,不足两年便跻身技术专家(P7)之列,更斩获公司最高级别年终绩效奖;
入选香港专才计划的"代码诗人"陈骏彬,展现软硬兼备的全能风采;
入职半载便创收35万的李锦婷,已然成为企业开拓新蓝海的擎旗手;
阳光校友已然在各行各业中都闯出了一番天地,更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坚实底气。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在规模之巨,而在特色之彰;不在历史之久,而在理念之新;不在资源之丰,而在配置之精。对于“选择困难症”的学生家长来说,跑通多个赛道的多元师资,或许更能成为一个“不踩雷”的高性价比之选。
阳光学院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右滑查看更多)
阳光学院学子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