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至18日,由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承办的第三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冶金工程专业教学研讨会在唐山召开。全国24所相关高校和企业的80余名冶金工程领域专家学者来唐参会,围绕“冶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路径”主题展开研讨,共同探讨冶金教育创新发展。
开幕式上,华北理工大学副校长许莹在致辞中介绍了华北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和华北理工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她表示,本次研讨会是在冶金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期凝聚共识、破解难题的重要平台;打破学科壁垒、革新培养模式是冶金教育的重要使命。
会上,参会专家学者围绕跨学科知识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数字化实训平台建设等前沿热点交流创新思路和实践成果。重庆大学白晨光教授探讨了面向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的冶金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提升路径;中南大学李劼教授分享智能冶金人才培养经验;东北大学沈峰满教授剖析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优化途径;许莹展示了燕赵钢铁实验室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实践成果。
会议期间,华北理工大学冯聚和教授作《全国高等院校冶金工程专业教学研讨会发展历程》主题报告,系统回顾了自1987年首届研讨会以来的发展脉络,生动再现了我国冶金教育的改革足迹,为新时代冶金教育创新提供了历史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