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图书馆北馆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组织建设,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3层。深圳图书馆北馆建筑采用菱形石材拼成网状覆盖,在厚重、沉稳的基底下焕发灵动气息,建筑形态方正大气,开阔通透的中庭以层层退台的方式自下而上延展,环绕中庭搭配通高书墙,为读者提供了自由交流的空间。
△深圳图书馆北馆外景
作为深圳首批建设并完工的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图书馆北馆内最引人瞩目的当数其地下智能立体书库。这个深藏于地下18米处的地下书库堪称全国之最——不仅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地下全自动智能书库,也是全国首创的超深埋藏式立体书库。作为未来“图书馆之城”的核心文献存储单元,这个智能书库巧妙地隐藏在北馆地下中央区域,纵跨地面一层至地下三层,占地面积达2862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篮球场。
△“太空电梯”般的智能立体书库
整个书库分为5个库区,总高度21.55米,其中货架层高18米,可容纳7万余个书箱,每个书箱可存储约50册图书,总设计存储量超过400万册,存储密度达到常规书库的5.5倍。
△智能立体书库局部
料箱式堆垛机:精准存取的“机器人管家”
深圳图书馆北馆智能立体书库共配备15台高效运作的料箱式堆垛机,它们如同可靠的机器人管家,每小时可精准存取1600多箱图书,效率远超人工操作数十倍。馆内每册图书都植入了智能芯片,通过与书箱信息精准绑定,系统能够快速定位任意书籍的具体位置。读者只需在手机端搜索书名并提交申请,系统就能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从上百万册图书中精准调取目标书箱。书箱经由自动化传送带送达工作台,通过简单的人工辨识,就能快速找到目标书籍。
智能立体书库料箱式堆垛机存取效果展示
垂直轨道调阅系统:跨层穿梭的“图书快递员”
整座书库的调阅系统由24台轨道小车组成,它们担任着“图书快递员”的角色,按照智能系统规划的路线精准运送图书,每台小车可同时装载5本书籍。
垂直轨道调阅系统效果展示
担任图书“快递员”的轨道小车
整个图书馆设有三个智能调阅服务点,当读者提交申请后,这些“快递员”便会启动工作流程:首先从地下三层的智能书库取出目标图书,随后沿着跨越8个楼层(从B3到L5)的轨道系统快速运行。这些轨道小车不仅能自动规划最优路径,还能精准识别各个取书站点并完成卸货。
到达站点后,工作人员会将图书存入智能取书柜,系统随即向读者发送通知。读者只需轻点屏幕完成扫码,就能轻松取到心仪的图书。这套高效的智能系统让图书借阅的“立等可取”成为现实——从提交申请到拿到图书,最快仅需8分钟。
地下书库局部
全自动快速分拣系统:智能识别的“文献分拣师”
书库还配备了高效的全自动分拣系统,让图书流通管理变得智能又便捷。工作人员只需将已归还的图书整齐码放在传送带上,图书便会自动进入智能分拣流程。系统通过感应图书内置的智能芯片,能够精准识别每本书的所属楼层、所属区域和分类信息,并按照预设规则将其推送至对应的分拣格口。
全自动快速分拣系统效果展示
可智能识别的全自动快速分拣系统
这套智能系统不仅服务于本馆图书流通,还肩负着全市图书馆文献调配的重任。读者在深圳市任何一个图书馆或服务点借阅的图书,都可以归还到这里,系统会自动完成分拣,并将图书精确地送回原属图书馆,真正实现了全市图书资源的智能调度和高效流通。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该立体书库累计完成文献调配715.36万册次,其中图书分拣460.95万册次、调配出库254.41万册次,有效地提升了全市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读者的借阅体验。
深圳图书馆北馆便于人流自由穿梭的开放式布局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深圳图书馆北馆的智能立体书库不仅对传统图书馆藏方式进行革新,还通过集成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实现了藏书的优化管理与快速流通,为全市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智慧物流、文化存储与智慧图书馆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