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5-24 10:55 围观591次

  一、教学目标选定要适宜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和方向,如何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教师教学预设的核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宜过大过空、过窄过碎,适宜的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思想和价值所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用技术”,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用”、“怎样用得更好”。

  二、教材使用要适度

  纵观现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在处理教材问题上主要存在两种误解,一是“否定教材,另起炉灶”。一些老师认为每节课中都要创设鲜活的生活情境,把教材“改头换面”,才是创造性使用教材,才是充分开掘教学资源。这种设计往往导致教学在关注设计教材的过程中忽略信息技术学科的本位教学,而把信息技术课上成了美术课。二是“静态”呈现教材的结果,忽略了过程。一部分教师认为教材形式新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因而迷信教材,在教学中没有再做必要的处理,只是照搬、复叙教材。这样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被教师或教材牵着鼻子,从而低效、无功。

  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材料。所谓适度地使用教材就是要防止走“抛弃” 与“照搬”两个极端,而是要用好、用活教材。首先是用好教材。教师研习教材更多地是体会编者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章节所要达成的目标,从而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利用教材是进行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目前使用的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教材是围绕“活动”、“应用”等进行内容编排的,也比较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用活教材。“教学是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按照实际的需要,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取舍、调整和变化,设计贴近现实生活、立足实际应用、紧跟技术发展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丰富学习交流与评价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整体发展,这也就是所谓的主题拓展教学。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精细

  1.课前准备

  信息技术课的课前准备不仅是要准备好教案、课件,还要对机房的机器有准备,保证所有的电脑都能正常运行,还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各种预设。当然,有时候在课堂上还有些突发事情是想象不到,这就要求老师有较好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处理好突发情况。

  我设计的课题是“海报的设计”,在课上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于搜索的关键字掌握的不是很好,对于在“画图”中导入图片掌握的还可以,因此在之后的教学设计修改中我就着重对于“关键字”的使用进行了修改,而简化了“画图”中图片的导入,想当然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都差不多,在正式上研讨课的时候,我突然这个班和上个班的情况正好相反,关键字的搜索掌握的很好,图片的导入却基本不会,我一下子就慌了手脚,也忘记要集中讲解,也导致了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每一节课的课前准备要做充分,甚至要多考虑几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这样上课才能有备无患。

  2.课堂的引入

  灵活、新鲜的课堂引入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引入要有趣,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教师可以考虑多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

  3.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的设计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难点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也可以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导出,下面我举两个例子来说一说。

  一个是成功的例子:在“小小设计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设计了两件衣服,一件是黄颜色的,一件是白颜色的,同时还有一朵花,让学生用这朵花去装饰衣服,学生在进行自我探究的时候有部分学生将花是装饰到白色衣服上,顺利完成了任务,另外有学生会将花装饰到黄色衣服上,必然会发现这朵花会带有白色背景,这样就将本课的难点“透明背景”导出了,下面就是重点讲解这个难点是如何处理的。重难点的导出是顺其自然。

  一个是不成功的例子:在“给动画片配音”这堂课的教学中,难点是“录制超过一分钟的声音”,为了顺利突破这个难点,在设计中我是让学生观察我的操作,暂停一次,发现声音会延长60秒,我操作两次,然后用语言概括一次,再让学生重复两次。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我怕学生不能理解这个难点,我自己说了三次,让学生重复了五次,在这个环节中浪费了将近5分钟的时间,直接导致了后续内容时间上偏紧,只能草草结束。

  4.重视学生的差异

  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学生之间的差异有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这样明显,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在设计每一节课的操作时都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他们设计不同的操作内容,这样一个方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另一个方面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学有所得。

  在“小小设计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设计了三个探究任务:探究任务一:根据教师提供的图案装饰衣服。探究任务二:根据教师提供的图案或自己设计的图案装饰购物袋。探究任务三: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我们能否画一朵花,让它变成百花园?能否画一棵树,让它变成森林?你还能想出什么?这三个任务分别达到了突破重难点、巩固重难点和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有能力的学生在探究三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各种重复的图形,能力一般的同学就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画一朵花变成百花园,画一棵树变成一片森林,画一层楼变成一幢楼等等。

  四、演示操作要规范

  “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往往不在于教师命令学生做了什么,而在于教师本身是什么样的人。”为此,教师应该以身垂范,规范每一次操作。首先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按照技术规范进行信息的识别与获取、存储与管理、加工与表达、发布与交流,特别要管理好教师机,发挥教师机的教育作用;其二要认真“备”操作,课堂上涉及的相关操作在课前都要认真演练,达到熟练与规范水平。在演示时,要变无意为刻意。切不可自恃技术能力高,忽视操作细节的研究与训练,使演示操作失信于学生。

  五、教学评价要全面

  要做到评价公正、合理,那就必须有明确的评价指标。这个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要很强,评价的标准也要科学合理。这个标准可以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参与,师生共同制定的。同时,标准也要体现层次性,让不同能力的学生总能在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评价方式,既有自我评价,又有网络评价,既有过程性评价,又有形成性评价。当然这样的评价也是针对不同能力学生设计的,保证即便是最差的学生只要他愿意听讲,那么他也能达到三星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责任编辑:黄磊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