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犹如陈年的普洱,浓郁厚重,如何“泡出”时代新味,让已经习惯了“雪碧”“可乐”的年轻人也乐于接受,在日前举行的海南省国学高峰论坛上,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寻找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成为专家们热议的焦点。在海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海南省社科联创新国际旅游岛讲坛形式,联手省国学教育协会组织专家“走基层、进校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巡讲活动,更是得到广泛认可。
激活文化基因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海南校园
学校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阵地,海南对此非常重视。早在2011年,海南省教育厅就开始在海口市龙华区和美兰区、儋州市、文昌市、琼海市、乐东黎族自治县等6个市县区开展国学教育试点;2012年,又新增5个试点。随后几年范围不断扩大。
在中小学国学教育实践中,很多学校也遭遇了“瓶颈”。“师资力量不足是一个主要原因。”海口市一名一线语文教师表示,学校缺少专业的国学教师,只能语文老师、德育老师齐上阵,所以一直以来也非常期待专业力量的支持。
2016年秋季,海南省社科联创新国际旅游岛讲坛形式,联手省国学教育协会组织专家力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巡讲活动,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少年心灵、完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信念。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近一年来,专家们不仅走进了海南中学、海师附中这些优质学校,更来到了省希望学校、琼海溪仔苗族小学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也最需要帮扶的学校。在30余场讲座活动中,通过专家们与广大师生真诚地交流,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激活了文化基因,也进一步扩大了国际旅游岛讲坛的覆盖面和受益人群。
创新时代表达用正确价值观引领国学教育
“传统文化,原来不只是穿穿汉服、拜拜孔子啊!”海南中学的周世标在听完海南省国学教育协会专家刘兴林教授的讲座后感慨颇深。喜爱传统文化的周世标,在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他告诉记者,以前过多地把精力放在了“形式”上面,与专家交流后才更加清楚,依托课本和学校推荐的书籍,踏踏实实地读书才是学习传统文化最根本的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充满智慧的力量。国际旅游岛讲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支持省国学教育协会开展本次巡讲活动,就是希望通过整合专家力量,依托《中国人的根与魂》等优秀的书籍,为海南国学教育推广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广大学子建起沟通的桥梁,帮助广大学子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理想和伦理品质,使其成为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他表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还要注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不仅要坚守文化底色,也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创新时代表达,在创新与融合中发现,让更多青少年参与进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鲜活力。
放下专家架子推广传统文化才能更接地气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巡讲活动不仅让学校和广大师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给海南省国学教育协会打开了思路。“以前很多大学教授普遍担心,自己的课孩子太小听不懂或不愿听。而本次活动,也给专家们提供了一次与青少年学生对接交流的实践平台。”海南省国学教育协会执行会长张杨介绍,可喜的是,大家都切身地感受到,面对这些年轻心灵,他们的课不仅能懂,而且很受欢迎。
当然,为了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专家们也做了很多努力:有的拉着弓教以射观礼,有的弹着琴教吟唱诗词……不过,从“坐而论道”变为“起而行之”后,专家们也都有所收获。在海南省国学高峰论坛上,一位参加过巡讲活动的老师表示:给小学生上过课后,自己反倒更会给大学生上课了,而且做的课题也更加鲜活了。
“放下专家架子,推广传统文化才能更接地气。”张杨表示,希望能有更多专家能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实践当中,共同努力在青少年学子心中种下“传统文化自觉”的种子,使他们通过国学经典、德性知识的习得,懂得什么是“值得过的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