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多栖发展成主流趋势 数字标牌行业得以迅速完善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1-08-23 09:26 围观302次

  教育装备采购网讯:从投影时代获悉,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数字标牌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多个领域,大型商场、酒店大堂、超市、影院、写字楼等人员汇集的公共场所都已经成为其展示魅力的平台。应用市场的不断升温使得行业投入不断加大,极具诱惑力的市场增值空间使得越来越多的IT、平板显示等行业巨头基于利益的驱动开始涉足这一领域。而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数字标牌能够如此迅速的发展壮大,其极强的兼容并包性自然功不可没。

  吸取多类行业优势,数字标牌行业得以迅速完善

  数字标牌是一种基于数字音视频技术的动态信息传播系统,本身与平板显示行业和IT行业就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显示厂商、IT厂商的竞相入场可以称得上是“近水楼台”。从行业发展固有优势来看,无论是显示厂商还是IT厂商都对数字标牌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在数字标牌的实际应用中,其前端显示的显示效果是用户最直接的感受,直接决定着用户的选购意向。相对于数字标牌行业,大屏显示行业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产业链上都较为完善。当前,大多数进入数字标牌行业的显示厂商都是业内的资深品牌,它们所具有的成熟的显示技术以及丰富的经验将会使数字标牌产品的显示效果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增强用户的使用兴趣,加速市场推广。相关调查显示,全球主要的平面显示厂商包括LG、三菱、NEC、松下、先锋、三星、夏普和索尼都在逐步扩展其全球数字标牌的市场占有率。

  数字标牌的不断网络化,使其与互联网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专业的IT厂商在互联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在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上有着突出的优势。当前网络环境复杂,加之数字标牌一般需要长时间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运行,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需求不断提升,而IT厂商的加入则会使行业的整体发展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如,英特尔与微软于去年联手推出的基于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和微软最新版Windows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数字标牌平台技术,就能够帮助解决方案提供商更快捷的建立稳定的数字标牌网络。

  很大程度上来说,显示厂商、IT厂商的成熟技术成为了数字标牌硬件技术迅速成熟的催化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应用细化时代,平板显示厂商、IT厂商的成熟技术的将成为高清、智能以及大屏幕显示等应用需求的坚实后台,促进市场应用规模的进一步提升。

  成熟行业注入标准血液,促数字标牌行业健康壮大

  中国数字标牌市场历经过去几年的推进发展,市场需求的架构逐渐成形,看似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也有许多的厂商出现了问题,甚至有些早期投入的厂商已然退出数字标牌市场,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有许多,而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性正是重要的一条。

  缺乏既定的行业标准无形之中降低了数字标牌行业的门槛,众多厂商“见缝插针”式的入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行业整体,却也使得产品质量和性能良莠不齐。随着数字标牌应用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需求多、纵深大、专业性强已经成为市场的应用特色,而当前行业的杂乱无章明显与这一市场需求背道而驰。

  行业应用的不断细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出了定制化服务,如定谊针对众多的垂直市场推出的客制化解决方案、安如普的鲜橙子内容创作服务、达诺视通的定制服务等。

  这类一对一的服务模式,不仅要求解决方案的特色化,产品的质量、性能也更具针对性,如果出现问题,就会直接打击用户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行业推广。立足整个数字标牌产业的发展,行业标准的确立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微软、Intel、三星、戴尔、惠普、联想、方正、飞利浦、LG、康佳、TCL、创维、海尔等均已进入这一行业。无论是IT、显示还是家电都已经是发展多年的成熟行业,有着既定的行业标准,而当前跨行抢滩的品牌企业本身更是标准的代表者,这必将为数字标牌行业的制定提供足够的经验积累以及模式参考,从而有效缩短摸索期,加速标准的出炉。而随着行业标准的固定,数字标牌厂商的角色划分将逐渐明朗,产业发展会更加清晰。

  结语:

  专家分析认为,众多成熟行业厂商的跨界抢滩将加速数字标牌行业的“圈地”发展。未来的数字标牌市场,通用产品将是少数巨头厂商的专属,而众多的数字标牌厂商将以集成商的身份立足,以服务为主打。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