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用我们的产品培养小学生养成“交通安全”的意识——专访北京宣爱智能模拟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余涛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2-03-30 16:26 围观1414次

  2012年3月20-21日,第24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在北京展览馆盛大召开,教育装备采购网的记者在展会现场走访了多家企业。此次我们荣幸的采访到北京宣爱智能模拟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余涛。

  教育装备采购网(以下简称为“记者”):站在展台旁,看到很多人都去体验了这次展会带来的展品。先请您对这次带来的产品做一个介绍。

  余总:因为展会的场地有限,我们这次带来的是一个3屏、180度视角的货车模拟系统、以及一个小车的模拟系统,一体化的座舱非常的人性化。

  记者:在教育领域中,这些都是属于实训的产品,宣爱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多少?

  余总:这款产品的从大学、科研院所(交通工程学院),中小学通用技术学科中都有应用,8岁以下的儿童,我们的产品是与儿童的素质教育基地合作。比如:儿童扮演驾驶员,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让他们学到交通的常识。

  我们在研发这类产品的过程中,最初是应用于交通工程研究领域,在同济大学应用中的产品有8个自由度的交通模拟器在全国是第一台,全球第八台。这款大型车的模拟器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应用还是比较多的,我们也希望能够把产品能够介绍给更多的职业技术学校。

  记者:教育领域中,同类产品也很多,宣爱是如何服务于学校?

  余总:我们有一个完整的客服体系来服务于学校,非常完善的生产线,从生产、卖出、售后都已经形成了一体化。这也是我们24小时相应客户需求,随时为客户解决问题。在教育科研单位应用方面,我们都会积极的满足客户订制的需求,每个学校的需求不同,我们也真心希望各大院校的相关学科的老师给我多提意见,我们会积极的去改进。

  记者:那您觉得较整个制造汽车智能模拟培训系统领域中,教育市场整体的占有率是多少呢?

  余总:在教育领域上模拟器的占有率在中学上只有一个通用技术学科,而这个学科在学校内又是选修课程所以占有率并不是很高,我们希望能把模拟器推向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希望学校的相关教育部门也能够给我们支持,给我们一个平台,用我们的这个模拟器起到一个宣传培养小学生养成“交通安全意识”。

  我们的产品有8种不同道路,4种不同天候,150多种经典案例,让使用者提前了解到如何解决这些突发状况。比如:爆胎、制动失灵、方向盘失控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际道路中很难训练出来的状况。

  有些企业已经在儿童的素质教育中渗透了这类产品,虽然模拟代替不了实车,但是它可以在心理上引导并且养成正确的思维意识。

  记者:2012年,宣爱在教育领域又有什么目标?

  余总:今年我们也是头一次参加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我们也想通过这次展会与一些通用技术学科的老师、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的老师进行交流,开发一些项目,研究课题,从中推广我们的产品。(编辑/谢沂楠)

  关于宣爱

  北京宣爱智能模拟技术有限公司是从事汽车驾驶智能模拟技术研究、生产、销售、培训的专业性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 2003 年 6 月,注册资金 1000 万元人民币,现有员工 80 名,专业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的 90%,2003 年 7 月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本部设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地高科技园区金隅嘉华大厦 C 座 1110 室。已建北京、沈阳、上海、武汉、广州、成都、西安等七个分公司,分别负责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等各大区的业务工作。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兴业”的产业之本,确立了公司一切经营活动应遵循的“逐级负责,赛马选才,按效取酬,客户为师,特立独行,防患未然,当仁不让,精益求精,诚信至命,谦虚谨慎”等十项固本之策。积极拓展汽车驾驶智能模 拟培训技术领域,不断进取。

  公司主营产品“汽车驾驶智能模拟培训系统——整体教室”,是将计算机技术,影像显示技术,结构定向化教学理论,心理模拟培训技术全面融汇而建立起来的智能模拟教学平台。公司在北京三隆天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前身)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项需求。

  2002 年 4 月,公司委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工程心理实验室对 51501 部队中三个司训连 156 名学员,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全程跟踪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训练效果,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