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互联新校园,携手众教育:媒体专访聂延波、祝智庭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3-09-28 16:00 围观5800次

  记者:请问聂总,上午我听了您的演讲,同时您也参加了华为高峰论坛,请问您对华为“众教育”的理念是什么样的看法?

  【聂延波】:这个理念刚刚提出来,也是我刚刚提到,正式解释的有三个人,三个人在汉字里面解释就是多了,多了我觉得可以代表多方系统,我认为华为作为信息技术一个骨干企业,世界闻名,这样一个很强的企业,据我所知它的信息技术和产品都非常完整,提供远端这个概念。从目前所做的事做一个比喻,就像造房子要打地基,要把房子造起来,华为是做这个事。这实际上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化基础设施建设,华为这一点是非常强的。

  大家都知道房子造好了之后还要装修,还要按照个人的兴趣装饰,还有各种各样的服务,这也是华为的事情,就是华为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搭成骨干企业教育设施基础企业,带动一大批产业来做,形成产业教育生态。对于教育信息化来讲,过去讲抱怨信息督导等等,这都是由于国内没有大型企业,纯教育信息化理论过去还没有看到特别大的企业。

  一流企业,我觉得这个做法是以华为为核心引领,这也是我的期望。我希望华为在这方面可以由大量的投入起到应有的作用,引领很多的中小企业做更多的事,在大的框架里面做自己的事,有软件、资源、服务、培训等一系列的产业。

  记者:祝教授请谈谈您对众教育的理解阐述。

  【祝智庭】:刚才聂总已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华为的众教育。总结过去20年一直在规划市场,今年提出这么一个新的理论,“互联新校园、携手众教育”这样一个理念,体现了华为对众教育产业投入力度以及我们华为对教育重视的决心。

  众教育这个理念,教育产业绝对不是我们教育行业,我们的老师、教育管理者或者学生单一产业所能突出的事。它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遍社会公共服务,无论社会,企业家、企业、个人、家庭等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都时时刻刻与教育崛起息息相关,几乎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过程中。同时教育又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程,应该说它比我们两弹一星更长,因为它是实现我们教育潜移默化的一种培育过程,需要我们从学生、老师到教育管理者来给我们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展现出公众三个层面。一是学生、家长层面,围绕教与学共同形成,二是社会和企业、社区、社会都要关注教育,并且把教育作为我们社会、企业必须投入并持续支持的一个产业来做。三个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的发展是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撑,需要我们第三方的支持,信息技术支持。华为提供一定的技术基础设施,需要构建华为基本框架,需要装修,真正教育产业的现代化是真正体现在一个应用上。只有用好、用精才能体现出我们教育比较广泛的一种思想,要用信息化这种驱动和支撑,这就是华为所理解的众教育。

  教育信息化,我们认为众教育的核心精髓应该是用信息技术和新的信息技术加上社会资源充分整合打破教育的壁垒,从而逐渐消除我们再教育中的术有专攻,使得人人都可以获得我们需要的这种教育资源,人人都可以充分共享我们要传授给别人的知识,是这样一种理念。

  记者:祝教授,您提到电子书包,提到教育的千年教育。现在尤其一些教育人士包括家长对电子书包大面积的应用很独立,您认为对电子书包的推广应该是什么观念?

  【祝智庭】:我认为电子书包普及都并不过分,到底怎么用?对孩子来讲应该当成一种材料用,我们不可能因为国外的学者说的,是网络化的土著。现在我们部分家长不能让部分孩子不使用,是如何恰当使用。电子书包的使用在学校里面有组织、有一定管理应用,应该说它不是盲目的、放纵的,基本上是有度的、适度的应用,作为学校应该加强这一点。

  作为应用,刚才说过不要滥用,该用的时候要用,不能学习中一切都要用,这在教育当中需要探索。最近大家说的发展课堂,国内有一些地方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

  最近一两个礼拜听到一些数字,企业管理经理也知道,经理虽然退休了但也在关注这个事,也在带领这个学校做实验,初中也有,高中也要。高中用得很少,不敢用,有些学校用得比较少,用了一个学期下来,确实还比较谨慎,他们只在复习课里面用做微课程的方式,老师作为复习的课来学习。结果老师觉得挺好,原来这个跟另外一个兄弟学校的成绩差不多,差七八分,最近一次测下来已经缩小了0.35,为什么有这么一个作用?这个作用发生在老师身上,老师做了课程以后要自己看,有些话是废话,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再重新做,做了以后就会做得非常好。本身是教师的作用,用一种最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少说废话这样就提高效用。

  上海的示范里面一个女孩子物理比较差,结果这个物理老师用电子书包这种形式学习,结果发现这些女孩子物理成绩普遍提升,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本人和我的团队经常关注,看那些地方用起来是比较有效比较恰当,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在报电子书包,特别是处理分寸,尤其是课堂上。为什么发展课堂?因为这种价值,把课堂真实的价值利用出来,通过周围科研以后让学生复习,老师在课堂上就帮助学生总结难点、解决疑点,而不是以前说的废话。

  我相信通过大量的探索以后,无论从老师层面、还是从学生层面越来越得到共识,所以应该积极的探索、谨慎的探索。

  记者:作为华为来说,教育行业在中间是什么样的权重,未来华为在教育行业的的目标和中心是什么?

  【聂延波】:华为作为一家民族信息通用产业企业代表,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品牌知名度国际通信制造商,对教育行业一直是非常关注的产业重点,并且一直以来公司从来没有远离过中国教育行业,中国教育网安全,华为一直持续投入并参与到中国教育产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建设当中。

  对于教育这个行业,华为作为一个企业业务的一个战略和战略投入的一种产业方面来做,并且在过去几年当中华为一直在国内众多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一起联合做各种各样的科研活动项目,以及在高等院校下面推行华为的网络学院。从这些行动来看,可以看出华为公司对我们中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产业现代化一直持积极的,并且强烈支撑的战略。未来3-5年华为一直致力于中国教育现代化产业。应该说紧随我国国家教育方针,华为公司准备在未来3-5年内,准备把华为学院目前300多家扩展到500多家,同时加大与国内高等院校科技合作项目开发,促使我们高校把我们的科研加速转化成一种产业。

  记者:华为在教育领域已经有20多年的积累,目前已知的仅限于网络解决方案这以及高校的项目。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华为的基础教育项目-上午我听王静讲的时候没有听到基础教育案例,另外华为的基础教育项目与戴尔和苹果的基础教育项目相比哪些自己的特色?

  【聂延波】:教育乃立国之本,对教育华为从互联网开始接触。随着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它的信息化也会越来越受到我们教育界人士和企业、社会越来越多重视。对于作为企业公民的一个分组,华为也对基础教育加大投入。

  王静讲的可能没有触及到基础教育这一块,华为在基础教育尤其中国的基础教育做了很多,应该说是前沿的事。

  华为公司在我们内部有一个爱心学会,这个爱心学会主要宗旨就是扶植在力所能及范围之内扶持我们基础教育,比如边远山区农村孩子帮他们提供教育服务产业和教学工具,基础教育是对孩子们来用的,这是一方面。

  另外,华为作为企业也会面向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提供针对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这个信息化基础解决方案要运用它,华为公司也一直秉持这种开放平台架构以及战略,与我们合作伙伴SI共同打造一个端到端,落地信息化基础教育平台,面向云课堂的解决方案或者面向中小学的解决方案。

  最近我们有一个合作伙伴一起为龙岗区的智慧教育提供了一个继续教育方案,最主要就是讲得移动课堂的解决方案。还有很多其他的案例,比如上海也做了很多,(闵航)、静安区也做了很多。四川和上海也做了面向基础教育共享,其中一项宽带网络校校通。在市场华为对基础教育的产业在其他国家还有很多的拓展,最近在中南非,华为提供了8800万台的iPad,提供中小学互联网教学,帮助他们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的提升。

  记者:您刚才也说了,华为一直没有远离教育。根据我们的了解,华为在教育领域也引起了很大的一个反响。这年来通信行业也是在教育行业跳水,这次华为提出“众教育”的理念,也是让教育非常感动的一个词汇。我想问华为这一次教育有什么契机,相对于同行业来说有什么优势和如何体现?

  【聂延波】:华为公司重新提出互联新校园、携手众教育的联合,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今天上午演讲嘉宾也讲了,去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也讲了,在全国要实现教育梦。我个人认为,全国首先应该从开启民智、强教育开始入手,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真正富强起来,才能真正屹立于国际巨头之间。华为有了一种新的认知,一种打造再教育的过程。

  华为作为一个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一直以来专注于自己的行动,帮助中国的教育产业实现我们的教育现代化,通过华为信息技术的强大信息和优势。我们也很高兴我们信息通产业,同行业都纷纷加入教育信息产业的大潮中来。

  记者: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和解决方案方面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有哪些不同?各自的突出点在哪儿?

  【聂延波】:对高等教育信息化来讲,从信息化本身我感觉我们国家,尤其对于“985”“211”[微软用户1] 重要工程,他们信息化建设启动的时间点应该说没有突破于国际上我们信息化教育进程。我们是从1994年开始建,那时候我还在大学读研究生,我们学校是示范点,应该说也是一种转机,那个时间点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在我们学校从建了试点以后就开始建管网,这是非常老旧的网络,连网构建。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来讲,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并没有,应该说在某一院校走得是非常领先,从理论研究,复旦大学最近炒得比较热,如DHN、云计算研究,他们都是非常领先的,同时华为公司也是建了一系列科研项目构筑。

  我个人认为,对于高等院校来讲我们信息化与我们教育、教学和管理之间可能还存在着一种比较大的问题,也就是信息误导现状严重。比如教学、知识管理,校园的办公室管理在一块,通常都是这种垂直化建设,我们通常把它比喻成一种烟囱式的网络建设。烟囱式网络建设中是电信运营商这是比较突出的,因为IT以后这种架构才开始区域融合,并且呈扁平化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校园网目前也存在着比较尴尬的局面,也是呼吁多家网络,这是在管理和用户方面。

  另外,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它在对于信息化如何真正根植于我们校园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大家仅仅是为了建设市场目前状态建设信息化,更多是为了政绩工程。只有信息化基础设施真正落实到教学、管理、科研等,与我们高等教育主业的相关活动中,这些才能真正起作用,否则信息化就会产生一种门类。

  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它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差异,刚才我们讲了高等教育和信息化的认知,总之而言就是信息突出这样一种局面。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概括就是教育成功,主要体现在名校区和普通校区资源的不均衡,对于我们而言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和西部再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城市之间、区域之间教育资源短缺。我认为这是最主要的差别。

  记者:聂总您刚才说信息误导这个问题其实是信息系统之间、信息共享之间的问题,在这之间有一个说法应该是硬件的,比如“盖房子”。这个能提供解决方案还是能够提供帮助?

  【聂延波】:当房子的架构搭建好了之后,这个房子何时交付,我们的理解虽然是一个架构,就像建房子,华为公司在造一个框架。我认为框架的好与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这个房子的结构质量和这个房子的使用价值、应用性。华为公司以前是做IC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支撑,但是华为公司也绝不仅限于我们只做我们这一块,我们会和我们合作伙伴,和我们上面应用提供商一起解决配合共同打造一个既能够突破校园督导,也能突破基础教育的教育鸿沟,这样一种贴身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客户实现教学和教育管理中老师应用、学生好用这样一种追求。

  记者:现在高校都在做云数据处理中心,比如华为在做基础设施的一些供应商,有哪些解决方案?

  【聂延波】:对于云基础设施战略,华为公司首先提供云数据只给你使用权,核心技术并不开放,这样反过来华为公司因为我们数据公开是基于我们开发,集于教育资源可以跟高校一起云计算、大数据这样科研联合活动的开发,同时使教育信息网络、技术,同时也帮助企业能够在产品和解决基础之上提供一个数据。

  华为作为一家民族公司,对今天形成优势所在。华为公司在做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并不仅仅数据之后单从这方面做解决方案。华为公司做高校云数据中心更多是考虑绿色的理念,我们会把绿色节能、绿色空气的理念融入到云数据的解决方案中来。使得我们云数据解决方案,无论是在能耗、性价比上都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这样也比较能够满足-高校在云数据方面,绿色校园、智能管控、高校能大数据分析的诉求。

  记者:祝教授你是教育专家,信息教育从管理化来讲,现在一直想进入教育的主战场,就是再教育赔偿这一块,怎么融入教育教学中,你自己的感受怎么样?

  【祝智庭】:我自己的大学可能有不满意的,从国际上看比如英国早就提出来统一的大数据,大学的统一使用架构。“e”系列的数据整合到一块,考虑到整合架构,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在塑造学习上,现在整个高校还是比较能够运用,在某些方面比中小学还要全程一些,改革还要少一些,需要大力推进。

  另外在“e”数据方面比国际上还要大,针对大学科、非常专业化大型的软件,建设、实业等,在国内几乎还是凤毛麟角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设计、建筑等方面大量的辅助设计,我觉得这都是用得比较多的。国内我是建议我们国家加大以设计与能力相结合方面要下狠心做几件事。我们国内没有这些也不行,另外需要有实力大企业联合起来。我的言判就是在信息化方面科学研究、辨别方面应该跟国际差距相比,应该说国际差距更大。

  一个大学,一个产品进行顶层设计要进行整体布局,还是要协同。现在2011年讲到协同创新,我觉得协同创新应该用信息化来支撑协同创新,而不是过去产品上的协同创新。

  记者:祝教授您在上午也提到大学的改革,创新影响。你考虑到创新在开放上,在学分上可能还有很多挑战。今年北大、清华、复旦都纷纷加入到大型在线课程网,交大自己跟联合高校建类似的平台。您对最近这种趋势怎么看?

  【祝智庭】:我也是积极关注,但是也有一个深入的分析思考,给我们到来代替什么?从教学模式上讲,本质上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从理论上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说这种大道理,这么一个大众化的教育。这个讲不出来,为什么行为主义幕后,社会主义幕后。

  一定程度上成功有几个因素,一个是名校名教授,第二个是大平台,第三个是一种商业机制创新。可能更重要的是商业机制,大平台和商业机制来起作用。如果简单来说成功是不可能的,你是名校吗?你是名教授吗?如果是,哪怕是其中一个,人家都会去。要分析一下我们具备哪些,是不是具备做那件事的优势。

  另外一种商业的,最近我在想从名校服务,从名校发威,第二句话叫企业的发力;第三句话商业紧逼。肯定要变,非变不可,确确实实是学校的知识垄断性,教授们知识垄断性地位确实削弱,有一位数学教授也说过,他自己也开了一个学期,开始有2万人听,一些论文下来以后开始反思,可以在网上查“墨客将死、摩尔将成。”那是斯坦福名教授说,他说(摩尔)作为一种课程用这种是不可能,摩尔就是大众作为一个在线资源可以成功,他提出这么一个观点。摩尔,他提出这个观点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这种形式是值得探索的,但是是不是因为学校这个事情大家一直对他对过不去。早期电影来的时候,也预言过电影演得那么好,学校可以效仿。但是有了电视以后也可以觉得找几个老师讲讲就可以,可能这个事情还是不太靠谱,学校就是讲课,就是教师给学生讲课。这肯定是一种体制,是一个教育的体制,有可能是垄断手段,凭着这个就可以把学校的路消亡,我觉得这个事太恐怖了,我觉得这个体制好像不对。

  今年是摩尔,明年还不知道什么事情。不会垄断现在高等教育集中在某个领域,是这样一个道理。

  记者:同时它也带来一些改变?

  【祝智庭】:对,是带来一些改变,不是整个高等教育开放,要有比较开放的态度,要有弹性、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要弹性化。欧洲委员会制定了一些标准,就生虚拟流动管理法。我们不是叫移动学校摩尔理论,就是虚拟流动的。对高等教育采取冲击才能真正的改革。教育一定是多元化的,而且不只是听,而是要实现,要写作、沟通、体验,不只是知识的学习、情感、道德等各方面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成那样,否则我们是大学的摩尔到了,希望不是那样,至少我是不希望那样。

  记者:我想问聂总几个问题,众所周知无论信息化、互联网,其中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始终是重中之重,再好框架没有可靠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的话,是难得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是事半功倍。华为是如何平衡网络基础和框架之间的东西?

  【聂延波】:作为一个ICT解决提供商,华为公司在通信产业也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积累,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方案。对于我们也是刚才讲的基础架构、无线网络的应用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我们认为对于校园信息化,甚至教育信息化,基础网络设施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普遍现象是一个网络架构复杂,难以管理、难以使用相互矛盾。它所造成的后果不言而喻,学生认为不好用,老师觉得很难管理的局面。

  华为在信息中心,确实也经历过运营商和校园经营管理面临同样的问题,并且也取得一定的经验。华为希望在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从两个方面支撑和保障智慧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

  一方面可以凭借ICT框架经验,帮助智慧校园基础网络的建设,尤其无线校园的发展。无线IP布设需要相当的积累,才能真正部署,绝对是一个纯理论知识的构建那么简单。华为公司提供了相应丰富的管事工具帮助校园构建无线校园的过程中,可以优化校园。同时华为公司也会把我们在通信领域基础网络构建的规划和经验,考虑到我们校园建设中来,帮助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在规划和建设中,把这个经验传递给我们校园的CEO、校长和CIO,共同成长,帮助校园网络更好、更易于管理。

  在产品和管理解决方案下,华为在基础网络架构,基础网络的可管理性方面都做了相当充足的准备和完善的解决方案,在校园网络、骨干网络这一块通过特有虚拟化技术,把大网虚拟成一个独立的涉网,单独的校网,使我们管理人员更容易管理校园网,同时通过设备感知信息技术透过感知校园网络每一个节点,每一个运行状态,可以做到及时解决障碍,并且及时解决,这是某一个校园的基础解决方案。

  对于面向未来校园网络化的积累,华为公司和北大、清华基于(SCT)网络实现一种平滑演进机制,使我们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在购入SCT的时代更具有弹性。尤其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更适合于基础设施,在教学尤其科研方面能够提到更完善的作用。

  记者:在教育信息化中,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各个领域是以资源作为基础,其应用过程本身并不是现在技术和教育的相加,而是整合。华为是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

  【聂延波】:华为提出众教育理念有一个核心,就是华为作为教育信息化中一个有机分子,积极参与到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但是对于教育信息化绝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教育产业能够做起来的,需要众多企业进行参与。华为只提供一个IT基础设施,对于It基础设施是不够的,华为基于这样一种被集成架构,广泛与上面应用合作伙伴进行结盟,构建一个端到端的,能够为我们高校甚至高等职业院校能够使用起来,并且很好使用起来。

  华为公司已经和数媒等和国内众多合作伙伴结成战略合作,他们的软件平台加上华为ICU的信息基础架构进行优化,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这样一种理念来满足教育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达到这样一种目标。管理者方面,尤其老师使用的时候更放心,家长更安心,学生更具好奇心,这样一个目标。

  记者:您刚才说要帮助高校尽早进入ICU时代,现在高校有没有即将应用的案例,关于SDN这个概念?

  【聂延波】:SDN这个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是很紧,产业对于SDN这个架构、这个产业或者这个技术如何真正在我们每一个行业真正去应用,还存在诸多分歧。我更有信心是有SDN会在我们校园网络掀起应用浪潮。因为我们高等不会,高等大部分是有信息通信学科,基本上模拟都有这样的学科,这样的学科不仅仅是传播知识,传播网络架构,网络原理等等是这样,还有各种各样构架相助,这样就会与通信有更多的信息架构捆绑在一起。

  SDN有一个概念,正好起源于斯坦福大学一个应用架构。对SDN这种架构或者这种技术,在我们校园网落地具有很大的信心。华为公司在今年8月份也发布了SDN这个产品,是一个全开放可编程的网络化平台。也有很多的高校、国内高校对于SDN解决方案有很强的兴趣和意愿使用。现实中,刚才讲在校园网中会使用,究竟在什么时间点是不是大的商用,这个我不敢断言,对于高校老师他们有兴趣,他们在他们的一些实验室作为实验性研究课题进行尝试。我相信再过一两年高等院校,尤其是计算机通用计算起来,会大幅度加入校园建设。现在从传统三维网架构下,SDN基于传统的网络架构可落地是一个可实现的事情。

  记者:祝教授刚才提出一个生态体系的概念。请问教育信息化的生态体系中,大致各自是什么样的定位?需要以华为代表厂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祝智庭】:刚才讲到华为就是做一个建筑,是一个建筑,下面有装修业等一系列做窗帘、家具等等一系列,架构做好了就是做资源,做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服务。这是一个产业层面,再上面就是用户,用户怎么去用?用户有的是拿着现成用,有的还要不要探索。从产业来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软件工具、应用服务、咨询、评估这些都是可能的。

  【聂延波】:我补充一下,华为公司作为一家通信运营企业,对于整个生态环境构建还是强调重视。华为在众教育情况下充分发挥华为公司通信技术的优势与业内合作伙伴,比如与软件开发商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构筑一个良性生态教育产业,一起推动中国教育的信息化。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问到这里,有什么问题可以下面进行咨询交流,谢谢各位媒体朋友。

  【相关链接】

  华为:教育信息化先锋者 倡导“众教育”理念

  华为“互联新校园,携手众教育”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以“众教育”理念为指导 华为引领教育信息化新时期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责任编辑:荔枝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