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讯】(编辑 田江平)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工作要点,要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关键支撑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也多次强调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建设。那么什么是教育现代化;实现现代化后学校是一种怎样的形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又是什么。
教育装备现代化不等同于教育现代化
通俗来讲,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装备等逐步提高到现代世界的先进水平。诚然,教育技术装备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硬”条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馆、校舍等资源,完善中小学信息化基础建设,逐步实现校校通、班班通等给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先行条件。
装备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装”以致用,发挥装备的最大功效,使之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使用”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些地区投入大量资金,建立高标准智慧教室却长时间束之高阁;部分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过于“迷信”,随着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与课堂,不少课堂演变成“看”课件,老师围着电脑转,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对其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正如此,教育现代化绝对不只是校舍、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拥有再豪华的校舍、再先进的设备,如果教育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方式落后,依旧算不上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标准是实现学生的现代化发展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过程,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发展过程。从教育现代化目的的角度看,教育现代化是为了建立现代化的教育,而现代化的教育又是为了培养现代化的人,所以可以说,教育现代化的标准是学生的现代化发展。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其社会意识。因此从上到下的教育工作者观念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
当有了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加上观念现代化做保障,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才有了更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