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十三五”贫困县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研究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1-04 09:52 围观399次

  一、 问题的提出

  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一向是社会关注的 焦点和难点,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信息化 可能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1][2]。主席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要 “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 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副总理在第二次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提出,要“大 力提升信息化在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中的 效能,促进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以及教育服务供给 方式的变革”[3];《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中也明确提出下一步“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 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的重要目标。不难 看出,在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 展方面,教育信息化已被寄予了厚望。

  信息化的推进是一项资金密集型、智力密集 型工作,在资金、资源、人力都比较匮乏的农村贫 困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难度大、任务重,可以说在 农村贫困地区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整 体战略中的攻坚战役。“十二五”期间,在各级政 府的高度重视下,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 化取得了重要进展;如何在“十三五”期间持续发 力,进一步突破瓶颈,推进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信 息化水平,使得教育信息化真正起到全面推动农村 贫困地区教育现代化的作用,是政府、学界都需要 正视的问题[4]。本文试图从当下农村贫困地区教育 发展现状出发,梳理农村贫困地区推进信息化建设 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具有实操性、可推广性的 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

  二、“十三五”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 背景

  信息化的推进有其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在讨论 一区域、一时段的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模式前必须首 先厘清此区域、该时段的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的阶 段性特征。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 济社会背景、发展态势都有不同,所谓农村贫困地 区这一概称并不能详细地反映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 (各地贫困原因各不相同、脱贫形势也大异其趣), 因此我们只能从宏观上对目前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信 息化推进的阶段性特征作一描述[5]。

  一是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国中小 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 80%[6]。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2016年全国中小 学互联网接入率要达到95%,其中10M以上宽带接 入比例要达到60%以上;学校普通教室全部配备多 媒体教学设备的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比例分别要达到 80%和50%,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都拥有多媒体教 学条件[7]。各教学点也已经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的 全覆盖。可以期待,到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地区的 所有学校、教学点都基本将能通网络、有设备,可 见基础设施、硬件设备在今天已不是制约农村贫困 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是缺系统、少应用、少资源是当前农村贫困

  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重建轻 用”一直是我国各地教育信息化推进发展过程中的 共同问题,这一问题在农村贫困地区存在尤甚。如 果说发达地区产生“重建轻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软件系统的用户不友好造成的“有而不用”,那么 农村贫困地区就真正是“无物可用”了。这直接带 来的后果是国家花了大精力、大资金建设的基础设 施形同虚设(至少不能充分发挥其建设效益),另一 方面也使得许多人开始质疑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 必要性了。

  三是人员、资金、资源的匮乏仍然是今后一 段时间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推进的 掣肘。我们以J省某国定贫困县S县为例,该县共有 公办中小学374所,其中教学点104个,中小学生人 数为124500人,但其近五年教育项目资金只有1.19 亿元(即便不计教学点、不计公用经费,平均每学 校每年的教育项目资金不足9万元),投入教育信息 化资金只有6150万元(每学校每年的教育信息化资 金不足5万元)。即使以每年10%的成长速度来计, 到2020年经费投入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此外该县 教育信息化专门人员只有114人(专职48人,兼职64 人。其中电教站2人,科班出身仅1人) ①。

  可以说“十三五”期间农村贫困地区推进教育 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在人员、资金、资源依旧相 对匮乏的背景下,依托已初具规模的教育信息化设 施设备,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

  三、发达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模式无法照搬到农村贫困地区

  所谓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模式主要是指在推进 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要考虑的三个问题:第一,谁来 主导,即谁出资金、谁来管理;第二,孰轻孰重,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大范畴,总的来说包括教学信息 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等诸环节,所谓孰轻 孰重是指在推进的过程中是一体并重,还是有所侧 重;第三,孰先孰后,即何者先建先用,何者后建 后用。本文所谓探索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推 进模式,就是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长久以来,在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领域中存 在着一种观念,即发达地区先行先试,农村贫困地 区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采取跟进策略。那 么发达地区的所谓“先进经验”到底是什么?在 这里我们将以S市M区及其中的G校作为例子来加以 探讨。

  G校是S市M区一所普通公办高级中学,其高考(精品课) 平均成绩在M区长期处于靠后的位置。该校于2013 年开始着手与某教育信息化企业合作推进“智慧教 育”(所谓合作推进指的是M校出想法、出小部分 资金,企业出大部分资金、出技术力量),并确立 了以课前“微课导学”,课中“智慧课堂”,课后 “作业辅导”为主线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短短的 两年多时间内,该校经历了制订规划、平台架构、 模型认证、教学实验、硬件建设、全员培训等各个 环节,由点到面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验研究, 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承载于电子书包的教学模式 已经能够常态化投入应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 提升。

  G校所在的M区教育学院通过与某运营商合作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构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教 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所谓的合作指的是该教育学 院出想法、运营商出技术力量,前期该系统的建设 教育学院并未投入资金,而是通过M区政府每年购 买用于支撑教师发展支持系统运作的该供应商所提 供的带宽抵消了该笔资金)。该系统整合了M区教 师研修网、云录播课堂评价系统、学业质量分析系 统、教师专业发展系统等,借助信息化手段革新了 教研科研、教师培训方式,营建了研修共同体、特 色团队以及教师个体学习空间,为该区域教育教学 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支持与服务。

  以上G校和M区教育学院的实践代表了发达地 区典型的教育信息化推进路径,分别着眼于教学与 教研。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这种模式的一般特征:一 是校企合作。在这两个案例中校(院)是思路的提供 者,企业之所以愿意对这一校、一院让利恰恰是因 为他们能从这一校、一院中获取难得的教育经验。 不难看出,这种模式对院、校一方提出了很高的人 力资源的要求,事实上G校和M区教育学院的“一 把手”均是既懂教学、又懂信息化的“双肩挑人 才”。二是求得共赢。显然在合作中双方都取得了利益,就学校、学院一方来说减少了开支,就企业 来说既获取了经验,又获得了项目实验场所,企业 因之得以提升经营层次(事实上与M校合作之后,该 企业的教学信息化系统得到了进一步改良,取得了 极高的经济效益);再从M区教育学院的例子来看, 企业虽然短期内投入了一笔系统开发收入,但考虑 到带宽销售收入,从长期来看是有一定盈利空间 的。三是本级推动。上述两个案例中信息化的发起 者和推动者是院、校自身,G校和M区教育学院两 位“一把手”从对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教学深刻理解 入手,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展现出极强的资源整 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尤为可贵。从这三大特征 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两种模式得以施行的一般前提: 一是学校有能人;二是企业有获益;三是资源有保 障。当然G校和M区教育学院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 典型代表,S市更多的学校(通常也是一些教育信息 化推进得比较好的学校)采取的是一般的“购买— 应用”模式,这就对资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前 文所述,“人员、资金、资源的匮乏仍然是今后一 段时间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推进的 掣肘”,面对着少人员、缺资金、短资源的局面, 贫困农村地区要借鉴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成 功经验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来源:腾讯 责任编辑:阳光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