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河南大学体育论坛580*60 第六届图书馆论坛580*60

地平线报告:技术触发挑战 趋势尚存转变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2-22 10:14 围观379次

  每年开春,美国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总是如期而至。地平线报告关注技术与教育的结合,预测短期(1年内),中期(2-3年内),长期(4-5年内)三个时间段位里哪些关键技术对于教育带来的影响。

  从去年开始,地平线报告就拓展了形式和内容,不仅预测六项具体的关键技术,还预测技术融入教育之中将出现的六项趋势和六项挑战。这样的报告形式也侧面地表明了,技术在教与学的应用中,已然不是“用不用”哪些技术的讨论与展望,而是重点探讨“如何用”的实践与反思。

  在上周,新媒体联盟官网刚刚发布了2017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本。虽然针对的是高等教育阶段,但是不同阶段的教育体系也可以从中有所借鉴和启迪,这里我仅作为个人的视角进行简短快速地介绍。

  六项关键趋势

  >> 短期内关键趋势:混合学习设计

  过去几年,随着慕课(MOOC),网络公开课,精品课程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开始广泛地使用在线学习,并将其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所谓的混合学习,是“在线学习方式”与“面对面学习方式”相互结合,从而满足学生们更加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从而灵活地将线上与线下的学习方式有效整合,巧妙地安排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合理地将一些教学活动安排在课堂外,使得教学设计更加开放机动。教师可以尝试录制视频或挑选推荐有关内容,放在网络平台上,方便学生们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获取。于此同时,部分高校也已将混合学习设计融入到部分学位课程之中,允许某些指定课程先通过半个学期的在线学习的方式获取部分学分,再通过面对面课堂学习的方式获得后续学分。

  >> 短期内关键趋势:合作学习

  现实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许多任务往往需要合作才能解决。例如一台智能手机从设计到生产,就涉及到整个全球化生产链的合作协同。因此,在当今社会,学会合作变得异常重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一种团队协作的方式开展学习。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背景下,人们很容易通过各种方式链接到一起,但是频繁联系并不代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又往往出现成员贡献差异过大,一个人承包所有事情等状况。

  因此,合作学习可以围绕四个关键点展开,包括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成员之间的互动,形成工作团体,为真正的挑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在技术的支持下,合作学习可以在时间和地点上更加灵活,鼓励合作学习发生在跨区域,跨文化,跨专业之间,从而提升学生们面对复杂真实问题的理解力和解决问题的协作能力。

  >> 中期内关键趋势:日益重视的学习测量

  随着课程学习平台,学习管理系统,日常信息服务平台的广泛使用,高校正在拥有学生学习的大量相关数据。学校正在积极思考这些数据如何运用,从而更好地可视化这些数据,引导教师多维度地使用这些数据,从而一方面更多地揭示学生们日常行为所反映出来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学习测量更全面地改变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服务体系。

  >> 中期内关键趋势:重新设计学习空间

  学校正在主动思考如何改变物理空间的设计,增加学生们日益多样的学习方式对于空间环境的需求。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更加多样化的学习空间设计,从而帮助个体和群体找到更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简而言之,人影响空间,空间也影响人。学习空间设计正在从以讲授为主的讲座型空间设计,转变为基于项目合作,基于团队展示,基于自主学习,基于自由讨论,基于悠闲放松,基于工程设计等多样化的空间设计。相比其他趋势,这一趋势显得更可见。是的,一走进校园就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这个趋势。

  >> 长期内关键趋势:不断增进的创新文化

  大学正在努力成为每一个学生伟大想法的出发地。通过激发,鼓励和支持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想法,而不是给予统一标准的外部奖励机制,大学正在努力创建一整套孵化创新的体系。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设立有自己的专利管理部门,不仅便于大学对专利的管理,而且有利于促成专利与外界进行有效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大学鼓励学生们进行创业,并提供一系列专业的帮助,对接相关投资人,企业和校友的渠道。

  >> 长期内关键趋势:深度学习方式

  深度学习方式是一个新兴而又比较模糊的概念,似乎是一种对学习过程需要更加深入而不是浅尝辄止的诉求。深度学习关注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

  技术一方面让信息大爆炸,我们生活在海量信息之中,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异常简单。这同样容易导致学习流于表面,被大众媒体左右,被吸引眼球的文章刷屏,知道得很多,真正懂得的却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发表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以及做出与众不同的实践。

  另一方面,实际上技术也提供了大量的可能性,为深度学习提供了多样化而又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廉价的工具基础。我们可以为某个真实的问题找到更全面的信息和更多样化的观点,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技术工具加之以组合,从而更深入地探索真实而又复杂的问题情境。

  六项关键挑战

  >> 可解决的挑战:提高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是一个很宽泛的界定,几乎涵盖了一个公民在数字化时代下需要具备的各种各样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数字化时代,我们不能像一个一无所知的过客一样,一次又一次地闯入“信息化高速高路”,而完全不懂得如何“驾驭”,也搞不懂其运行的“准则”。

  虽然我们可能并非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我们可能是“移民”,但是我们依然都是数字化时代下的“数字公民”。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数字素养,懂得搜索、甄别、处理、加工信息,掌握必备的日常技术,遵守网络礼仪与道德,运用各种各样的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工具不断分享与创造。

  >> 可解决的挑战:整合正式与非正式学习

  互联网不断地消除信息壁垒,让每一个个体拥有更多地机会以自我为导向展开学习。大量的领域科目出现了非正式学习的途径,你完全不需要交学费,不要考取入学考试,不用坐在教室里,都可以获得这门学科的大量信息,甚至完整的在线课程。当然,还可以通过加入社群,进入论坛,同样也是互联网正在创造的大量非正式学习机会。

  因而,整合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成为了一项容易说得清,也似乎很明朗的挑战,对于个人来说是不同学习方式的整合,对于组织来说是更开放地接受多元的学习方式,并努力地了解与提供支持和服务。

  >> 有难度的挑战:成就差异

  为什么入学的时候差不多,而毕业的时候差距很大,之后对于社会的贡献差异也越来越大。这种成就差距正在成为高等教育的挑战。过去名牌大学毕业,保障毕业生品质的光环效应正在降低。虽然过去这个差异也存在,但是近些年来,相同学校毕业的学生个体差异正在凸显。大学需要反思这一现状带来的挑战,是否是因为无法满足大量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状况,从而导致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迷失共同加剧。

  >> 有难度的挑战:数字权益

  对于城市里的大多数人来说,能够上网已经稀松平常,平淡无奇。然而,据统计全球网民仅32亿,而全球人口70多亿,网民仅占比45.72%。即便是美国也有15%的成年人并非网民。报告显示美国仍然存在大量地域无法提供高速网络。因而,这种客观状况造成的数字鸿沟仍在继续,如何面对数字权益不平等带来的挑战。

  >> 棘手的挑战:管理知识荒废

  地平线报告解释说,棘手的挑战是那些我们还难以完全理解,也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挑战。从这个描述来看,这种类型的挑战的确格外艰巨。

  我们处在一轮又一轮的新技术革命之中。技术为教学和学习地开展提供了更多潜在的机遇。然而,对于一所大学来说,运用一整套全新的管理系统,课程系统都需要教职员工进行新一轮的学习。有可能出现经过一轮学习之后,这套管理系统又面临着更新换代,这部分技术操作知识也就“荒废”了。因而,作为一所大学来说,需要整合地考虑一整套新的技术引入之后的有效时间与投入的经费,同时测评这套技术引入带来的综合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又让教学和科研真正从中受益。

  >> 棘手的挑战:重新思考教师角色

  可以肯定的是大学教师不再是大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甚至不再是主要来源,教师不能被看作是知识的搬运工。教师开始更愿意使用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而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方法上。另外一方面,大学也需要积极寻找和创设教师的不同角色定位,教师如何在科研与教学之间保持平衡,抑或二选其一。美国大学普遍出现了校外聘请兼职讲师的状况,好处在于放宽了教师专业背景,坏处在于缺乏稳定性和可控性。

  教师如何真正地洞察学生的需求,如何发掘学生的潜能,如何组织学生一起探索,如何引导学生不断专业发展在这样一个多元的时代,变得越加重要而急迫。或许,正如地平线报告所言,我们真的尚不知晓教师未来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但是我们知道这个角色必需重新思考。

  六项关键技术

  >> 短期内关键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

  自适应学习技术一直是地平线预测技术的常客,从最早的长期关键技术,到去年和前年都出现过的中期关键技术,直到今年终于纳入短期内关键技术。可见自适应学习技术从最初的构想和不成熟,变成了成熟可行且见效的学习技术。简单来说我们的很多学习类应用程序背后都有自适应学习技术,可以根据学习记录,学习轨迹,推荐学习内容,优化学习练习的针对性,从而适应学习者循序渐进的学习需求。

  >> 短期内关键技术:移动学习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以及应用程序的丰富和普及,移动学习被广泛应用。就像我们每天看微信公众平台里有养料的文章,刷各种朋友圈消息,阅读各个订阅专栏,用应用程序被单词,所有这些天天都有可能在学生身上发生的事情,都算运用了移动学习,当然其内在效度也往往差异极大。

  >> 中期内关键技术: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让学校内外大量设备可以无缝地连接在一起。学校内的各个传感器以及各种设备,包括摄像头,电灯,屏幕,声音感应器,温度感应器,语音控制终端等等,正在普遍连接起来,并收集大量学生数据,拓展了为了挖掘这些数据服务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

  >> 中期内关键技术: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

  学习管理系统(LMS)有很长的历史,而随着大量校企合作以及大量巨头企业不断成熟的研发,学习管理系统正在变得越来越适应教学和学习体验。学习管理系统将更深入地串联起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并为其中的诸多环节提供效率。减少教师大量收集信息,批改作业,统计数据,分发建议反馈的时间和重复劳动。增加学生获得更及时的反馈,更流畅的流程体验,更个性化的提醒。

  >> 长期内关键技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具备更强的数据挖掘,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的能力。人工智能已经在图像识别,语音语义识别,复杂策略推演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未来人工智能将进一步地深入理解学习者特征,学习者思维模式,从而提升在线学习和自适应学习系统的性能。例如:在线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开启摄像头,记录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的表情,并通过表情分析判断此刻学习者的状态、感受和情绪,从而改变学习路径,调整学习进度,提供学习个性化关怀。

  >> 长期内关键技术:自然用户界面

  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一直都有一个变迁周期,从最早的鼠标键盘,到之后的多点触屏,再到现在刚刚起步的语音控制和手势控制。未来更多的自然用户界面,将让机器与计算机更紧密地生活、工作和学习场景融合。例如:未来的人机触觉控制,正在创建科学探究的新领域。

  总结与个人观点

  2017年地平线报告采取这样一种立体的结构,包括趋势、挑战和技术,让报告变得厚重,同时也非常冗长。我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解读了报告的一些关键点。完整的报告长达60页,附有更多的数据说明,案例延伸。

  纵观地平线报告所预测的关键趋势,关键挑战和关键技术,我们猛然发现关键技术并不能直接导致关键趋势的发生,而恰恰是关键技术正在触发着一个又一个可以解决,难以解决甚至棘手的挑战。

  面对挑战,我们自然可以跟从趋势,找到迎接挑战的方式;然而,更重要的是洞察挑战背后的真正原因。

  大学的危机来自于固守惯性与潜在的恶性循环,忽视了每一个学生潜力与真正的成长需求。而遵从二八效应,20%的学生正在找到另一个不是大学却可以学习与碰撞思想的地方。大学应该很紧张才是,可是大部分人并没有因为大学潜在流失的学习行为而格外警惕。

  学校不是建筑,不是设备,是自由的思想,是辩论的长廊;学生本来就是为学问而来,而非为学位而来;大学还一味地安排冗长的课程体系,面面俱到却从不为个性化深度思考与改变的状况普遍存在。教师之所以存在,从来就不是为了传递知识,而是点燃心中的火焰,为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学生精心设计,用心陪伴。当我们有了这样的心境,面对地平线报告所论述的趋势与挑战的时候,那些所谓的关键技术才会真正有用,否则只会渐行渐远。就好比如果在线讨论,也无法平等对话,自由争辩,那对于真的教育来说,也就无所谓用与不用该技术了。

  因而,如果说技术触发了地平线报告所说的这些挑战,但是无论是近期、中期还是长期的趋势都无法真正解决挑战中的问题。我自然期望看到更加不同的趋势,或许是大学思想家辈出?或许是大学联盟促进学生广泛游学实践?还可以是?

  让我们回归教育本源,热爱教育,拥抱技术,真正创造成功战胜挑战的新趋势!

来源:教育技术 作者:杨晓哲 责任编辑:云燕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消失的教材:科技驱动教育的未来
    中国教育网络12-11
    编者按:美国Quartz新闻网站最近连载四篇文章,从消失的教材、消失的教室、消失的教师和移动大学四个方面讲述美国高科技技术驱动的教育未来。今天我们以消失的教材为切入点,结合全球各国案例,...
  • 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正式发布
    Power教育10-18
    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影响未来5年全球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技术与挑战图片来源:Pexels《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由美国新媒体联盟正式授权北京开放大学地平线报告项目组翻译并发布...
  • 智能评分技术缘何进入《地平线报告》
    教育装备采购网02-01
    【教育装备采购网讯】(编辑黄磊)近日,《2016新媒体联盟中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发布。报告以犀利独到的眼光,指出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未来五年内有望面临的最为显著的技术议...
  • 2016 新媒体联盟中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01-19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项目、2016地平线项目中国专家委员会都意识到,受政策、领导及实践应用等趋势影响,基础教育领域的技术采纳速度日益加快。因此,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趋势对于中国中小学学校技术...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九牧